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曾一度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称“江淮河汉”。现代汉水流经陕西与湖北两省,大体线路与古代相差无几,这意味着从汉中乘船溯汉水而下,可以直达位于荆楚中心的南阳盆地,这也是为什么周昭王南伐荆楚要从汉中出发,涉汉水而过的原因。
当然,除了汉水以外,秦岭和大巴山也为汉中提供了基本的地理背景。在《史记》和《左传》中,有“天下之阻”和“九州之险”的之称的秦岭横亘在汉中的北面,而汉中的南面则是同样巍峨险峻的大巴山。在秦岭和大巴山南北两座山脉和汉水的共同作用下,在汉中之地形成了“两山夹一水”的汉中盆地。
从地理生态的角度看,由于巍峨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汉中地区的气候相较同纬度更加温和湿润,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不仅如此,由于同时存在山地、河流、平原等多个地理斑块,汉中地区可供人们利用的资源十分多元,不仅有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还可进行渔猎,故汉中地区自古便有“国宝天府,玉米之乡”之称,物产十分富饶,这也是为什么刘邦能以汉中为根据地,北伐获取天下的重要原因。
除了生态方面,汉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以关中地区为核心根据地的古代文明的必争之地。周昭王伐荆楚的故事表明,以汉水为地理底色的汉中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沟通荆楚与关中;除此之外,汉中还是由关中和陇西进入巴蜀的门户。历史上,巴蜀之地不仅“沃野千里”,还因交通不便,而多为诸侯势力割据之地,是争霸天下的雄主们韬光养晦的理想地带。因此,中原之主若想进取巴蜀统一天下,往往需要首先经过汉中;同样,巴蜀势力若想北进逐鹿中原,也同样需要借汉中之道。
总而言之,秦岭、大巴山、汉江“两山夹一江”的地理底色,共同成就了汉中独特的军事环境,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如果没有秦岭和大巴山,汉中虽然可以在汉水的滋养下延续其肥沃与富饶,但却无险可依,只能“泯然众地矣”;同样,如果没有汉水,只凭秦岭和大巴山天险,汉中便不再是一片沃野,就无法谱写大汉王朝的华章。
汉中在军事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夫汉中之川、陕之安危,立国于南北者所必争也”),正是因为汉中之地控巴蜀、引荆沔、接关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周昭王远征荆楚以外,仅在两汉之时,这里就发生了许多历史故事:汉高祖刘邦袭定三秦,开创汉代基业;公孙述、张鲁割据巴蜀,以图一隅偏安;曹操刘备会猎汉中,巩固三足鼎立。总而言之,在两汉之时,因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汉中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各诸侯关注的焦点和争夺的中心。
不是说刘备有眼光看中了汉中,而是汉中这块地方让人不得不看重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