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往往容易导致偏见。
一提到丝绸之路,我们第一反应是“一带一路”,“亚欧大陆经济命脉”等等,那只是现在或者说将来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在古代,丝绸之路更多的是政治意义、战略意义、文化意义,经济意义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第一,交通困难。要想富,先修路,通商做生意,交通便利是第一位,尤其是基础设施落后的农耕时代。位于荒漠戈壁中的丝绸之路,显然不是什么好地方。在《大唐西域记》中,唐玄奘说这条路上人烟稀少,连个飞禽走兽都看不到。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上运送货物的是骆驼。生命力顽强的骆驼是沙漠之舟,顶天了能驮200公斤的货物,每天撑死走80公里,这对于千里、万里的荒漠戈壁来说就是杯水车薪,骆驼怎么能和装载几百吨、时速200公里都不带喘气的火车相比?
显然,受制于恶劣的交通条件,古丝绸之路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商贸市场。
第二,不安全。月黑风高天,杀人放火夜,什么地方盗贼最多?当然是人烟稀少的地方,要不海盗怎么那么猖獗呢?丝绸之路上的小国星星点点,无法提供强大的武力后盾,这正是盗贼大发一笔的好地方。
那时候国家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管辖权这玩意儿很模糊,强盗劫匪就在这些边缘地带搞事情,根本没人管,也管不了。一边是天高皇帝远,另一边却是琳琅满目的珍贵商品,这简直就是羊入虎口,商人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要想把生意做大,丝绸之路必须要控制在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手中,汉、唐、元、明、清帝国只在强悍的时候控制过丝绸之路,只要天朝实力衰退或者中原某个草原帝国实力衰退,丝绸之路就会分崩离析、各自为政。
哪里有财富,哪里就有血雨腥风。高风险高回报,就连成吉思汗的商队也被花剌子模洗劫过,那你说丝绸之路究竟有多安全?
第三,雁过拔毛。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很多,互相之间的政策、语言、法律、货币都不同,贸易成本高;而且没有国际法,发生争端只能自己解决。
怎么解决?当然是掏钱。你想想,你是交通要道上的一国之主,你掌握了一个地方的水、食物补给,你凭什么会让这些过境的商人白白溜走?还不得收点保护费?搞点什么骆驼燃油税?守门的不问你要点过路费?
第四,高端消费。由于贸易成本高,交易的货物也会受到限制,你总不至于历经千辛万苦,在丝绸之路上卖大宗商品吧?只能卖一些体小、量轻、价贵的商品,像丝绸、宝石、香料、黄金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奢侈品交易对经济发展意义不大,受益人群只限于少数富豪贵族,并不能给普罗大众带来什么实惠。
第五点,朝贡贸易。明清的时候,天朝上国的高贵感已经成熟,丝绸之路对于天朝更多的是笼络其他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天朝和各国开展的是朝贡贸易而不是正常的商业活动。
朝贡贸易不对等,天朝人傻钱多,专干赔本的买卖,只要你承认我是老大,大哥我赏你更多奢侈品,你只需要意思意思,孝敬大哥点土特产。这在天朝财力雄厚时当然没问题,反正面子才是第一位;但到了王朝中后期,这种贸易就得不偿失、形同虚设了。到了清代,丝绸之路贸易在中国的外贸中,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地位了。
综上,对于中原王朝而言,丝绸之路更多的是政治、军事意义;对中华文明而言,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历史、文化意义。本文的观点不一定全对,只是为你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另一种视角,放下偏见,我们才能更加接近真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