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我们要坚持会学、主动学、不放松学,真正做到静、专、思、、主请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惜取你珍贵的少年时,在书山上辛勤的跋涉,在学海里快乐地行舟!要品格高尚,积极进取;要胸怀大志,勤奋刻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1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颠、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一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居IJ(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6、清代京剧,新的高峰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2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
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4、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颠、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1内容: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土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3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代表作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