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简单先答一下。
问题是”满足认知欲望“,就是所谓的want to know what, how, and why。不强求发论文混职称的话,就不必要追求技术细节,只集中精力‘认知’。
要知道,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是随着能力扩张而延伸的,楼主走上这条路,是不可逆的。
第一,历史和政治有规律,尽管不同学派,立场的人对规律有不同解释方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一种认同神秘主义,而这些规律都是反直觉,反常识的,所以,把你心中那些生活常识、思维定势、从前教育给你的偏见,全部去掉,白纸才好作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选择你接受什么认识,根据你的出身、性格、经历、需求确定就可以了,接受了以后,注意提醒自己”这些观点是有范围的,有前提的。“
第二,史料、著作阅读可以多,也可以少,量力而行。但是,记住,读多少,就归纳多少,总结多少,并且不强求自己去下超出你已经掌握的史料的结论,比如你没看完《明史》,那别人问你如何评价孙承宗,你就说不知道、说不好、没把握就好了。没看过冷战史,别人问你苏联怎么解体的,就大概答几点概略性的。养成这种”下结论之前考虑依据充分性“的思维习惯,是学习一切科学,特别是人文社科的重中之重,脱离了这个限制,就像一台没有刹车的汽车,马力越大,驾驶员死得越快,我就不说网络世界充斥了多少读书虽多,但一脑子浆糊的人了。方向错了,信息越多,负担越大。
第三,不要怀着任何短线功利目的(泡妞除外),去学习,这个过程时间太长,消耗很大,最重要的是,这种深层次的学习,如果上了轨道,对你正常的三观,你个人的气质和精神状态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半开玩笑地说,在我知道的一些网络小圈子里,抑郁症、人格分裂、强迫症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短期内,收益并不明显。一言以蔽之,做好追求真理让你痛苦的心理准备。
第三,学习过程中伴随思考,而且要重视思考范式的训练,学经济就用入门教科书规范思维方式,学历史就经常读点paper看看人家是怎么研究的。为什么做科研要经过本科硕士博士的磨练?发文章要经过同行评议?就是强调一个”范式“的重要性,正规学术领域内的合理的轨道、逻辑、构建方法虽然总是在网络上被黑,但是这是唯一的稳定拓展知识的方式,不要养成自己闭门造车、自说自话的习惯。政治理论,可看可不看,最好是较为成熟以后看,简单的标准:看政治理论书籍的时候,对内容能不能做到既不头晕脑胀,也不全盘接受或否定,而是能够明白”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三个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符合了标准了
第四,上头的条件做不到怎么办?那说明你没有建立好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只能先从材料入手,消遣时可以上网看看稍微靠谱点的评论(但是只是看,别都信,别都当真,包括我这篇答案)。关于第一手材料,举个例子,前一阵子老有人跟我说怎么学习国朝史,党史,我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怎么办,其实如果有人能做到把建国以来,发生重要事件的年份的人民日报头版都过一遍(这个图书馆是有的,绝不保密),就已经非常有帮助了,退一步,把历次党代会的报告读一遍,把历任领导人的传记读几遍(但是自动忘掉作者的评价和总结,记得第一条),已经足够给初始知识不足的人建立基本框架的了。当然,做不到前三点,我估计学习者是看不完的。除了材料,背景知识也很重要,比如学历史,就要读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否则无法理解很多重要的现象和概念,比如为什么长城是游牧和农耕文明分界线?为什么明末人口连续减少?等等。。。
第五,明白自己能力的禀赋,选择自己擅长、适合的突破方向进行深化,不要过分强调全面发展,好吧我自己是反例,因为耐心缺乏,至今未在任何具体领域有所突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