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新版人教历史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自制)

新版人教历史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自制)

新版人教历史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自制)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笔记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一、拓展资料1、《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2、《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美)约翰·R·麦克尼尔3、《历史大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笔记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拓展资料

1、《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2、《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美)约翰·R·麦克尼尔

3、《历史大脉络》许倬云文明的定义文明

4、《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

5、《世界历史》纪录片

二、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本讲义分为四个专题:

(1):名词解释“世界历史”

(2):文明的诞生

(3):文明古国

(4):古代帝国

2、专题一:名词解释“世界历史”

1、内涵:指人类从孤立走向密切联系且相互依存的历史阶段。

是从区域的历史发展到世界的历史。

15世纪新航路开始,18世纪工业革命加速,21世纪全球化时代。

(1):15世纪新航路开辟,迄今600年;

(2):18世纪工业革命,迄今300年;

>地图说明:上古文明分布示意图、18-19世纪英国日不落帝国

>>趋同性:区域的历史->世界的历史

多元发展,区域交往->趋同增加,全球共生

2、分期

标准一:生产力VS生产关系->矛盾的不同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经济形态及基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

· 原始公社制——原始社会

· 奴隶制——奴隶社会

· 封建制——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制——资本主义社会

· 共产主义制——共产主义社会

标准二:依据欧洲历史的四个阶段划分

古代——中世纪——近代——现当代

小结:世界历史内涵和分期

一、内涵人类从孤立走向密切联系且相互依存,从区域的历史发展到世界的历史。

二、分期:基于经济的五种社会形态分期和基于欧洲历史的4个阶段分期

主题一:文明的产生

一、文明的定义:标志阶级、国家、文字

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二、世界文明的诞生的条件:农业革命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进行分析

提纲:早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给原始时期人类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带来哪些重大变化?

经济结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生活方式:1、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2、农业、手工业分离,出现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

3、开始定居,并发展为早期城市。

提纲: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哪些区域?

· 西亚的两河流域

·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 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 东亚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注意:对应早期农业革命发生地,是农耕文明发生产生较早的地区

三、初期国家的形成:阶级分化的产物

提纲:人类社会从原始阶段向国家演变的经济前提是什么?简述其历程。

经济前提: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力剩余产品

向国家演变的历程: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统治阶级利用权力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私有制产生出现两大阶级->出现剥削制度->出现国家机器->国家开始形成

总结:早期国家的产生反应出私有制的发展。

主题二 文明古国

一、文明古国诞生的自然环境:早期受自然影响较大

§ 自然条件+生存条件:农业和畜牧业

§ 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观点质疑:

§ 大河文明:农耕文明中央集权保守封闭

§ 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原始民主制平等开放

自然环境的对比

· 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地理环境特点:两河流域干旱少雨水源充足

·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定期泛滥干旱

·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大平原

· 古希腊文明: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总结:河流和海洋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农耕条件的影响。

二、文明古国的政治特点:专制、神权、等级

1、两河流域君主专制制度

2、埃及法老的神权统治

3、古印度种姓制度

4、古希腊的公民政治

->提纲:简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机构、婚姻、土地租赁、借贷等内容,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历史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埃及的法老神权统治:

1、国王的神性

2、君主的专制主义统治

3、政府的官僚主义集权化的管理中央政府被划分为州的行政支持

印度的种姓制度:

陀罗门:祭司和学者

刹帝利:武士和统治者

吠舍:商人农夫等

首陀罗:受奴役的劳动者

雅典的“公民”和“公民政治”

· 公民是指父母祖籍在本城邦、具备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的 成年男子。

· 公民集体享有充分政治社会权利,与不享有此类权利 的外侨、奴隶和妇女等大有区别。

·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参与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出席 人民大会,担任国家官职。

· 有关国家的重大问题如宣战、媾和等, 一般来说由人民大会通过不同方式的投票决定。

· 他还可以担任国 家官职。希腊城邦几乎所有官职都经由选举产生,官职为集体职 务,大体上一年一任,而且不能连选连任。

· 再次,军事上实行公 民兵制,只有具有一定数量财产的公民才有当兵资格。一旦战争 来临,公民个人需自备武装参加战斗,在由公民选举的官员的指 挥下参战。

->拓展: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概念

1、“平民政治”(民主政体)一词的 确切解释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 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

2、“寡头政治”一词的确切解释应该 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 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

->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

性质 |最高权力机关, | 公民大会的附 属机构, | 日常司法机关

|立 法权、行政权、 | 执行 公民大会决议 的常设机构 |

|司 法权三位一体 |

产生方式 :

1、20岁以上男性公民 均可参加

2、30岁以上公民 每年抽签产生

3、30岁以上无债务、犯罪前科公民每年抽签产生

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

1、神权专制国家

2、社会等级森严

3、各自独立发展出独特的制度

文明古国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多元的特征

三、文明古国的其他文明成就:璀璨瑰丽

主题三:古代帝国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西亚、北非、南欧、亚洲地区)

1、古西亚的扩展情况

• 向两河流域南部周边扩张;

• 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 可扩展到地中海东岸;

• 亚速帝国曾统治两河流域、 小亚细亚、埃及。

2、古埃及的扩展情况

• 向叙利亚、巴勒斯坦扩张;

• 与西亚大国争霸

3、古希腊的扩展情况

• 向外移民,往地中海和黑海、 西班牙地区殖民,建立城邦国家

总体趋势:区域性国家——>区域性大帝国

1、波斯帝国军事扩张

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2、马其顿帝国军事扩张

公元前4世纪晚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二、文明拓展的影响

1.武力扩张是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2.这些扩展使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 起来;并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3.古代文明之间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三、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古代文明的交流)

1、西亚地区文明的传播

提纲:.古代区域性帝国之间的交往有何特点? 以西亚地区文明的传播为例说明这一特点。

西亚地区多次出现强大帝国,在军事扩张过程中,把西亚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文学艺术等传播到中亚、欧洲和北非,

并逐渐和当地文化融合。古代文明大多数时间是在相对稳定的形势下独立发展,形成独特的区域性文明。随着交通、商业往来日益,各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一直维持不断,今天保留下来的古文明遗迹中还可以看到各地文明相互吸收的证据。

2、波斯和马其顿帝国的相互影响

(1)波斯帝国维持帝国统治的方式

· 君主专制制度,神化王权 行省制、军事和行政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官僚体系、税收系统

(2)马其顿帝国维持帝国统治的方式

· 继承波斯帝国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行省制、 推广希腊文化。

拓展:波斯帝国的历史影响

· 波斯帝国形成了一整套维系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是它以前的 帝国所没有或不完备的,又为它以后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尤其是罗马帝 国)所承袭。

· 从表面上看,波斯帝国似乎是纯军事征服的产物,当时,某种 意义上,也是西亚和北非,东部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文 化综合发展的产物,是这些地区交流、联系不断发展和扩大的产物,客观上 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 它的军事征服打乱了西亚北非奴隶制经济独立 发展的正常进程,也使它们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带上了征服者的烙印;

· 波斯民族曾是一个比两河流域和埃及落后得多的民族,它与西亚北非文 明的关系,类似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关系。

· 它的兴起标志着西亚非北非古 代文明的终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古典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

3、字母文字的世界传播

4、古罗马和中国的和平交往

——>秦汉时期,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交流的途径是什么?列举中国与罗马帝国交往的史实。

· 途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间接或直接交往。

· 史实: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指罗马帝国); 罗马商人到达洛阳,此后贸易不断。

总结:战争与和平的方式

必修二历史课本电子版_必修历史电子书_历史必修1

新版历史必修下册课本

上一篇: 浙江省桐乡市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68名工作人员公告
下一篇: 腾讯下架所有版本,一代看片神器黯然谢幕,别了一起看片的老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