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1、分封制:分封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王族后裔。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1、分封制:分封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王族后裔。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使周天子权威走向衰弱。

2、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演变:

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

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州设刺史一名,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三省相互制衡、相互监督,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枢密院,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

财政权。

元朝;创立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

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趋势:

皇权不断增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关税等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掀起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壮烈殉国(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可歌可泣的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7.甲午中日战争(1894开始),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出台。

8、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入侵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10、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平型关战役,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13、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4、抗战胜利的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②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爱国官兵英勇作战,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海外华侨的支持,④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1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③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④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6、《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因追求绝对平均主义而不切实际,未能真正实行过

17、《资政新篇》(洪仁玕),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8、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在全国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

22、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4、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共一大召开),中国革命进入崭新一页

25、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6、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到列强除军阀。

合作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7、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合作标志: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28、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式诞生了。

2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

30、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32、1948年发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

33、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34、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35、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7、1982年宪法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8、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正式把这一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39、目前,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40、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4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

42.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4.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5.万隆会议:1955年召开,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6.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7.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8.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第二年,中日建交

49. 中国倡导建立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50. 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不结盟。

51.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津贴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5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适用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罗马帝国时期,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自然法”(法律理念: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标志着罗马法形成了一个高度成熟的体系。

53.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法律上的确立(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54、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责任内阁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55. 1787年《联邦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中央政府构建体现出“三权分立”(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与“制约平衡”的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5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57、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58、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59、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60、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沙皇统治。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2、1917年列宁的《四月提纲》放弃和平夺权的幻想,决定采取暴力方式夺权。

63、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64. 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着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65. “冷战”开始的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美国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经济上采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据此成立了华约组织。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66、欧共体、日本、美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67、1961年诞生的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68、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

69、苏东剧变后两极格局解体,当前世界正处在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70、当前政治多极化趋势中,对于中国来讲,应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上一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 高中必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