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卢沟桥歌》歌谱
在众多的反映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歌曲中,麦新词曲的《大刀进行曲》如雷贯耳,声震中华。这首当年讴歌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战歌,与卢沟桥一起,成为中国人民威武不屈、拉开全民抗战序幕的标志和象征。时隔60余载之后,另一首同时代同题材名为《卢沟桥歌》的抗战歌曲,也抖落岁月尘埃,重在首都唱响。
6月3日,在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卢沟桥歌》座谈会上,当年血战卢沟桥的二十九军老战士及二十九军将领子女、部分抗战史学家,在音乐工作者常馨内的现场教唱下,和着雄壮而明快的旋律齐声高唱:“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立功报国在此桥!”
循着这则讯息,记者来到北京市档案馆,采访了该馆研究室主任刘苏。他告诉记者,这首歌曲重见天日,首先归功于他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武月星教授。1985年,武教授搞抗战史研究,在人民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偶尔在一本东北图存出版社1937年出版的《卢沟桥血战纪录》中发现了这首《卢沟桥歌》,歌曲用五线谱谱曲,但没有词曲作者的名字。作为史学者,武月星教授首先被其激昂的歌词内容所打动。很快,他把歌词抄在了他的新著《卢沟桥风云篇》的前言之中,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到了1995年,在纪念中国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武月星教授又主编了一本《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并把这首歌的歌谱刊登在书中,很快引起了北京市档案馆同志的注意。1997年,为纪念“七七”事变60周年,该馆在筹办北京地区抗战史料展时,将歌谱照相放大,作为社会各界声援抗战将士的内容列入展板,并一直陈列至今。
今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在筹划有关纪念活动时,决定要把这首从尘封历史中发掘出来无声歌谱变成有声的昂扬旋律,供人们传唱纪念。于是,五月仲春,该馆研究室的同志委托音乐工作者常馨内及她的父亲、熟悉上个世纪30年代歌曲的老音乐工作者常宇宏,把五线谱译成简谱并弹唱出来。随后,北京市档案馆又将此歌的歌碟及歌谱通过中国音协转交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专家梁茂春教授,请他作进一步的分析鉴定。
经过梁教授的缜密分析研究,首先判定这是一首没有收进大型《抗日战争歌曲选集》的新发现的抗战歌曲。它产生于抗战初期,与麦新词曲的《大刀进行曲》产生在同一时期。虽然它的影响没有《大刀进行曲》大,但从歌词中的“大刀挥起敌人跑”看,是歌颂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该歌的曲调是英文标注的七声音阶的降B大调式,很雄壮,很对称,是西方进行曲风格的曲调,歌曲前后有呼应,作曲技法比较熟练,略显简单;歌曲还带有简单的钢琴伴奏谱,有一定的艺术效果。梁教授认为,该歌目前虽还无法判定作者是谁,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介绍和宣传。
于是,北京市档案馆便于6月初在京召开了这次《卢沟桥歌》的座谈会。(来源:解放军报第8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