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培育“韧性”社会组织 共促社会治理创新

培育“韧性”社会组织 共促社会治理创新

培育“韧性”社会组织 共促社会治理创新培育“韧性”社会组织 共促社会治理创新周碧霞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的有效润滑剂。现阶段

培育“韧性社会组织 共促社会治理创新

周碧霞

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的有效润滑剂。现阶段,社会组织如何修炼内部治理能力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是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

建设具有韧性的社会组织对于社会组织良性发展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社会组织更好地认识组织和组织中的人。其次,有利于提升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再次,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内生动力。

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组织应对挑战的韧性和激发组织内部成员的内生动力,是当下诸多社会组织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一,社会组织要提升组织适应力,建构韧性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社会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表现形式,深耕韧性的组织文化可以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把“居安思危”韧性的组织文化贯穿在常态化的工作之中,组织领导者可以通过案例演示、故事分享等方式倡导“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理念,提前准备应对危机的策略,从而未雨绸缪化被动为主动;二是力求“随机应变”的弹性处理方式,危机或挑战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严峻性,在危机来临时,社会组织需要快速响应、提高适应力,这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有助于及时反馈和调整。

社会治理创新_创新社会治理手段_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

第二,社会组织要提振主体意识,塑造韧性团队。个体是社会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培育韧性的社会组织离不开塑造韧性的团队,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应具有韧性的思维。一个乐观果断、勇于自我批评、坚韧不拔的负责人有助于凝聚人心;二是社会组织应搭建舞台,让团队的个体能够发声并“被看见”,通过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个体的主人翁意识;三是为个体发展创造机会,充分平衡集体与个体需求,激励个体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给予个体一定的“试错”空间,在实践中磨砺个体的抗逆力和适应力。

第三,社会组织要提高宏观思维,打造韧性品质。宏观思维是着眼长远,善于在全局、大局中把握、取舍,是韧性社会组织的应有之义。主要可以从四个面向着眼:一是要研读学习政策,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和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只有树立宏观思维,做到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才能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二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组织内部治理、项目或活动的更新迭代,适度的变革能力是社会组织应对危机、创造机遇的重要法宝;三要重视学习力,社会组织面对的服务对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塑造韧性的社会组织离不开持续的学习;四要跨界思考,在实践中锤炼链接、融合各方资源的能力,善于跨界、平衡需求,才能更好地在逆境中打碎重组资源。

社会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参与者、社会服务项目的实施者、培育公共精神的营造者。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则关系着组织的健康发展、自身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培育具有韧性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有效应对各项挑战、保持初心的途径之一。社会组织应在党建引领之下,坚守使命与担当,激流勇进,为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新的力量。

刊发于《社会与公益》杂志2022年第七期。

上一篇: 孩子为什么要读历史?
下一篇: 社会实践的目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