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原标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既有中国人民一直以来梦想与追求的生活境界,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操守与人格要求,并充分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完整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引领之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举旗帜”就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旗帜鲜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聚民心”就是用信仰、信念、信心凝聚民族之心,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育新人”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培育青年、托起未来。“兴文化”就是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形象”就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力影响力。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强大,都是建立在文化发展和文明昌盛基础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引领之力,铸就国家之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之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的平等,坚持社会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取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体现了现代文明对公序良俗的理性规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凝聚着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注重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社会成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革除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要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之中,提升当代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和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良好社会生态。要健全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出更多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社会的引领示范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爱国之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筑牢人民大众与祖国的情感纽带;倡导敬业爱岗为基石的奉献精神,塑造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继承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传统美德,建立恪守信用、人人互利的社会秩序;坚持以仁爱友善为传承的品质情怀,构建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在大众文化建设中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民众,汇聚人心,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薪火相传,代代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几千年的风雨特别是近代的磨难而没有中断文明,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数仁人志士有着强烈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更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应该用这种爱国主义情怀鼓舞和激励民众,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要用不懈的事业追求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召民众,弘扬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注重发挥时代楷模和劳动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要在人民群众中弘扬倡导“言必信,行必果”的传统美德,牢固树立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道德理念,用真诚的人格力量、良好的信用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并在制度上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要以“仁者爱人”的中华传统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倡导与人为善,强调互助友爱、和睦相处。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互助友善教育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凝聚爱国之力,铸就民族之魂,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一篇: 发声亮剑演讲稿《维护社会稳定,从我做起》
下一篇: 我最喜欢的历史英雄人物作文750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