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个科目,曾经使我陷入绝望。因为听不听课考的分都很低,选择一错错一堆,大题简简单单抄点材料。
后来实现了对历史科目认知的转变,它使六十多分的我跑到了八九十分。
线上线下也帮助数百名六十多分的学生上升到了八十多分。
欢迎关注 @孤笔文涯 ,带你一起提分。
山东省全国一卷文科考生。
我文综曾经在180分长期徘徊,哪怕选择题错4个以内,也是这个分数上下波动。
后来,学到了这些招,文综考250、260分也丝毫波澜不惊。
这篇文章,就先告诉大家一个文综里的历史大致方向。
你高中学习的各个科目,尤其是偏文的这些科目(比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的学习都要围绕这6个字:识记、理解、运用
识记:对应的是调动所学知识能力(如果你什么都想不起来,那么意味着你考试的时候写不出来什么东西)
理解:对应的是 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如果你背的东西不理解,简单的堆积模板,放心好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你拿不了什么高分。多半还会出现所谓的答非所问。答了很多,但是不得分)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前两者是为这个能力做的铺垫)
废话少说,接下来直接入手。
历史
刚刚说了,高中各科,尤其是偏文科目的学习是围绕“识记、理解、运用”这6字展开。
那么问题来了,识记应该识记一些什么东西呢?
一、在我看来,识记要围绕两部分展开:1、课本知识。2、试题答案。
1、课本知识:
有的同学,可能又有疑问了。高中的课本东西那么多,历史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本书,有的学校甚至还学所谓的改革这本书…… 课本上的东西,对于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让他们全背,显然不可能。那么,应该背什么呢?
阶段背景!阶段背景!阶段背景!!!
阶段背景包含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其中文化还包括思想(几位学派的代表及其思想也要背)
其余的东西呢,课本一定要看一遍!最起码看一遍,看的时候,你要留点心。把课本知识问题化。比如,课本上有句话:XX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是不是可以思考,它怎么用?只要是看到XX制度/法律等等,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是不是就可以写这句话?
这样来说,是不是任务简化了许多。那么,以后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基础知识怎么办呢?首先是翻课本,翻到这块内容从属的这一节,顺便把这一节看一遍。看的话就要有看的效果,高考考试既然踩点给分。那么,你就要学会把这件事的关键词语提炼出来。形成简短的几句话,方便记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让你短时间内,快速使自己的基础知识,达到一个较高的状态,以后遇见不会的,再回去积累,也比你一点点扣课本速度快的多。
2、试题答案:
如果大家看高考状元访谈之类的节目比较多的话,应该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高考状元,都在强调背答案。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实践下去。或者,实践下去,却没有应得的效果。这里,先说为什么要背答案,接下来再剖析怎么背答案。
随便拿出来一个高考试题答案。
大家可以看看这里的话,有没有你之前见过的话?????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内忧外患等等
你见过多少遍了????
既然,高考答案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你见过的话!!!我们要不要背下来呢?
二、理解
理解主要指的是对你背的任何东西的理解,
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避免死记硬背的短时间记忆
2、考试的时候会用!!!
那么怎么操作呢?
当然是想:考试的时候怎么用,以后出题人可能怎么出,给你什么材料。
还是拿刚刚那个题目答案举例子吧
答案有一句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就连这种烂大街的答案,你也要思考怎么用。
首先,你要先找到这句答案出自材料哪里。
在我看来,可能出自的地方:
1、实现制度(制度有强制性)
2、制度的功能是扬善惩恶,那么它有利于鼓励人们从善。老百姓从善,是不是有利于社会安定?
3、教化:儒家的教化是不是也有利于人们从善?
那么,以后怎么用呢?
1、首先是问你作用/影响的题
2、材料只要是有:完善/创建什么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制度;或者有 鼓励从善的东西;或者是有儒家的文化(儒家反反复复强调教化呗)
有其中一种,是不是就可以这样写了?
反正历史是采点给分,就算多写也不扣分。怕什么呢?
三、运用
运用是你的终极目的,你高中三年努力拼死拼活听课、拼死拼活做题等等,你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为了能够应对高考。不会运用的原因无非有二:1、自己本身没有记住 2、自己记住却不理解,不知道怎么用。
而我上面对你们提出的两点要求,识记、理解,这点如果可以做到,尤其是理解可以做到。那么高考历史大题,基本上无敌。多说无益,实践出真理。
还有别的困惑?
加入圈子,我来带你上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