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高考史料类作文“四步法”(附60句开篇词、关节句、过渡语)

高考史料类作文“四步法”(附60句开篇词、关节句、过渡语)

高考史料类作文“四步法”(附60句开篇词、关节句、过渡语)史料类实用文体作文,俨然成为近来各地联考作文的新宠,备受青睐。何也?源于2020年高考史料类作文“管鲍之交”的滥觞,于是各地联考纷纷模仿。不过此类作文

史料类实用文体作文,俨然成为近来各地联考作文的新宠,备受青睐。何也?源于2020年高考史料类作文“管鲍之交”的滥觞,于是各地联考纷纷模仿。

不过此类作文,确也适合高考这样的抡才大典。彰显文化内涵,审题障碍不大,人人有话可说,而立意有深浅,层次有高下。入手容易,出彩不易。通过“鉴古”,可检测学生评说历史、臧否人物的才学;通过“知今”,也可见学生关注社会、古为今用的见识。

在此,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和考生实际,总结出史料类作文写作技法“四步法”,并选粹一些实用的开篇词、过渡语,供诸位参考。

高考史料类作文“四步法”

第一步:开场白,决不“白开场”。

很多同学以为,实用文体写作,开场白就是“套语辞令”,诸如“大家好,我发言、演讲的题目是……”,或是文雅得体如“见字如晤、展信佳”之类的,至今也觉不新鲜。

开场白绝不“白开场”,要精雕细镂,字斟句酌;开场白也可以尽量写出妙语。

怎样写开场白呢?除了上述“规定动作”外,更应有个性化、情境化的“自选动作”:

具体说来,笔者个人习惯于引用、化用诗文名句或小众金句,一定要与主题契合。再清新唯美的名句,如果不能符合文章主旨,一定要“忍痛割爱”。贴切自然的小众、高格名句,不仅体现平时的丰厚积淀,也可见考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选用名句、金句的标准是:看是否新颖鲜活,是否人无我有。而不选择那些泛滥的名句。

如果确实无贴切合适的名句,也可自拟诗句、对联,有点相当于古代话本小说中出场的“定场诗”。如:

“臧否人物快意事,见贤思齐后世师”(2020年高考读书会“管鲍之交”)

又如,“经典诠释智慧,智慧启迪人生”,很显然脱胎于于丹读《论语》的治学方法。

这样自拟诗句、对联作为开场白,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皮囊”,又可以使文章用意凸显,相当于“微剧透”——明白告诉阅卷者,我是在鉴古知今,古为今用,绝非简单说说“历史那些事儿”。

接下来,可煞有介事地设想主题、栏目。如2020年高考“管鲍之交”,可设想本期读书主题为“千秋人物”。一旦开场,就要入情入境,设想自己就是文中要求的角色和身份,“贴着人物写”,符合各自身份,用语得体。虽然是在考场,但俨然是身临其境,体现“不隔”的现场感。

第二步:臧否人物,凸显“良史之才”

话题作文的材料,往往可“过河拆桥”——提炼出观点后,可不必过多提及和评议;但史料类作文则不同,需要“就史论史”,建议“一篇之中三致志焉”,需要反反复复围绕史料来评析。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评论历史事件,是史料类作文的重头戏,必须充分“燃烧”史料,使“材尽其用”,通过评论“史实”,见出考生“史识”,还有效完成写作任务。具体可分为两小步:

1、“引述”兼“引出”,得“鱼”不忘“筌”。

史料类作文,稳妥之道还是简洁凝练地引述材料,然后水到渠成顺势引出观点。先引述材料(相当于“筌”),后引出观点(相当于“鱼”),这样既开头简洁,易于操作,且逻辑清晰。

如完全将材料弃之一边,只字不提,直接提出某种观点,一则让人觉得有套作话题之嫌;二来如果观点并非主流、大众、最切合的立意,会让人一头雾水,如“天外来客”,令人费解。

另外在引述材料时,切忌照抄史料,这样完全是在凑字数;也不提倡东鳞西爪,简单压缩。那如何引述呢?可储备、运用一些典型成语和高级词句,避免简单罗列、机械照搬。二是善于捕捉形象或描绘场景,具有历史的浮雕感和灵动的镜头感。三是善于引用,但大多是剪辑、撷取个别词句,而非完全引用,有“梗”但化用无痕,甚至可不加引号,语言典雅地道,有古人之风。

这些看来虽是雕虫小技,但在作文中有意运用,可使文章与众不同。

2、观点明晰立骨,内涵精警深刻

史料类作文,要学会透过纷繁的人、事,揭示其本质。以一语中的的句子,作为观点句,或分论点,提领文段,但又注意,几个观点之间,有逻辑性,有层次感,而不相互杂糅,绝不等同于考场作文中泛滥成灾的排比段、并列段。这样,文章如“三秋树”一样,结构疏朗清晰;而且在思想上,展示真知灼见。

如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

“以其无私,故而成其私”,为国谋事、成人之美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美名。

……

鲍叔的格局,在于不计私利、为国举贤的的公心。

……

鲍叔的格局,在于海纳百川、化敌为友的雅量。

……

文章就是用几个观点句、警策句支撑起骨架,且使内容集中,文脉清晰。

第三步:缘事而发,淬炼“大情大理”

知古是为了鉴今,如果通篇仅仅就事论事,评价古人,不贴近现实,不针砭时弊,很显然没有领会高考作文“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深意。所以,应该在臧否人物的基础上,缘事而发,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激扬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这或是作文卓越与平庸的分水岭。

何为“大情大理”?绝不是空喊口号、套话,而是站在历史、国家、民族的高度,抚今追昔,或审判历史,或展望未来,或洞烛人心;或以小见大,或推己及人,适度拔高,淬炼升华,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或是阐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或是提取民众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步:结尾部分,人称切换,回到现场

开场白不妨一般以“我”“我们”第一人称出场,让读者进入现场情境。

而主体、正文部分,一如往日,不受束缚,可以常见的第三人称。

而结尾部分,要如《口技》中“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样,从壮美山河、厚重历史中回到现场,收放自如。

如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

……今天我对鲍叔牙人格境界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难免挂一漏万,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总之,结束语一般切换为第一人陈,或呼吁呼告,或总结陈词,回到现场。

60句实用开篇语、关节句、过渡语

最后,结合本人下水写作实践与高考阅卷积累,收集、整理或撰写了60个实用的开篇词、关节句、过渡语。

(一)

1、臧否人物快意事,见贤思齐后世师。

2、唇枪舌剑快意事,砥砺争鸣三人行。(辩论赛)

3、经典诠释智慧,智慧启迪人生。

4、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5、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6、入乎内钩沉历史,出乎外烛照世相。

7、与时光作伴,偕经典同行。

8、五千年华夏文明承续,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0、历史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

——以上诗文名句,主要适用于文章开场,引出材料或观点。当然也可灵活用在主体段或结尾段。

(二)

1、XX不减来时路。

2、历史是一堆灰烬,灰烬之中尚有余温。

3、历史不会重演,往往会押韵。

4、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或还看今朝);

5、凡为过往,皆为序章。

6、时过境迁、世殊时异。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8、殷鉴不远……

9、见贤思齐,吾辈更应……

10、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1、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12、哲人其萎,思想长存。

13、纪念,不仅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

1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1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6、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17、逆时针瞻仰文明,顺时针解读时代,给你一个非凡视界。看见过去,读懂未来。

18、乱云飞渡,惊涛拍岸。当今中国,正处于百年之大变格局……

19、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0、长河悠远,天地常新。

21、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

22、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23、通古今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新声。

24、节物风光不相待,碧海桑田须臾改。

25、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时代列车,疾速奔驰。

26、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27、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28、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

29、揆诸现实,反观当下……

30、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31、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3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以上诗文名句和自创文句,主要适用于从古到今,从旧到新,从历史到现实。

(三)

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2、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用于当代新青年表态)

3、无为辜负青春,端居有耻圣明。躬逢盛世,处于“最好的时代”风华正茂的我们……

4、与时共进何所幸,热血报国当少年。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用于回顾往事后,展望未来)

6、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7、书生报国有他路,日新中国待后生。

8、“卑微如你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不是过客、看客,都是开创者、奋斗者。

9、只有自觉将自己定位于大时代的大坐标之中,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轨迹……将个人的精彩故事融入时代的宏大叙事。

10、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以上诗文名句主要适用于从大到小,从仁人志士到现实人生,从“他们”到“我们”,从“大我”到“自我”。

(四)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3、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4、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转入大情大理)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6、一枝一叶总关情。

7、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常用于从个人到社会、国家)

8、从稻粱之谋走向诗和远方。

——以上诗文名句和小众金句主要适用于从小到大,以小见大,阐发普适哲理、普世价值

上一篇: BBC给孩子的6部人文历史纪录片,从小塑造大世界观
下一篇: 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