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8月20-22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苏州大学、苏州市社科联承办的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文化馆等单位的专家,江苏省60多所高校社科联秘书处负责人共80余人参会。我校社科部应邀做主旨报告《大成集智模式下高校社科联的组织优化与创新发展:浙江工商大学的经验探索》。
与会代表以主旨报告、业务讲座、分组讨论、圆桌论坛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点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文经济学之要义,共同分享各高校学科交叉发展实践,深入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之机理,以期更好地为江苏省社科事业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赋能。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
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主席台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
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开展“人文经济学”重大课题研究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表示,当前正值主题教育期间,省社科联党组确定在苏州举办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动员全省社科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目标指引,赋予的“四个新”重大任务,针对苏州提出的“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课题,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切实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行动自觉,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进一步展现全省社科界的新担当、新作为。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
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以苏州为例提出了“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课题,蕴含着对经济与文化辩证关系的深邃思考,道出了人文经济的深刻内涵。当前,苏州正在开展的“人文经济学”重大课题研究,是一次跨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实践,也是一次社科理论创新的重要契机。
苏州大学社科联常务副主席任平提出,面对新时代,我们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重托,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苏大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苏大力量。
8月20日下午,会议组织与会代表考察调研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重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听取苏州市平江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群的情况介绍,与会代表对“人文经济学”这一重要课题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苏州在经济和文化紧密联姻中实现经济人文化和人的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化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精心绘制出一面是强盛经济之风、一面是精美文化之风的经济文化交融共生的双面绣。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介绍了苏州推进人文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苏州推进人文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说,苏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高度注重文化与经济交融共生,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硬实力从而形成强大综合竞争力,是苏州不断取得重大进步的根本法宝。从实践逻辑来看,苏州推进人文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
和江苏全省60多所高校社科联秘书处
负责人共80余人参会
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戴珩谈到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为什么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和路径。他表示,中华文明的发展逻辑、突出特性决定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表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第二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我们要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戴珩说。
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推进,国家政策层面对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的实施,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第九大学部——交叉科学部。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使之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2022年《江苏社科强省建设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构建以一流学科为高峰、优势学科为龙头、省重点学科为主体、校特色学科为补充的建设体系。2022年7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也提出,“应当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设置和布局,加大对基础学科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深化基础学科建设,促进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支持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鼓励建设前沿性文理交叉、多学科融合创新平台。”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
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张新科表示,高等院校要积极推动学科创新、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将“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为动力”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氛围。高校社科联则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重点打破学科、专业、院系壁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引导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及跨学科间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探索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载体,营造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文化,着力夯实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制度和文化根基。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子敏提出,学科交叉是一种跨学科界限的动态融合过程,也是伴随着社会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逻辑的综合行为。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设置和布局,深化基础学科建设,推动高峰学科发展,特别要在文科学科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新兴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上下功夫,积极搭建交叉学科平台,大胆开展制度创新,推动学科内涵发展。他表示,全省教育系统要以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为契机,强化学科交叉、有组织科研、培养模式创新、评价制度改革,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刘伯高认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绝不仅是简单的交叉学科建设,也不是高校自己的事情,其根本目的在于以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聚合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