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是指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原始含义是在荒地上移民垦殖,可做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后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国家)建立的移民居留地,为宗主国获取新资源。殖民地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专指领土被侵占、完全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目的是掠夺各项资源。殖民地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附庸国等。
殖民地的产生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发展密切关联。现在已经没有殖民地了,但是西方列强管辖的海外领地,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殖民地。不过管理方式和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待遇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当然这些海外领地多是岛屿居多。比如如今被戏称为五常之耻的英国,依然实力不俗,仍然保有十四块海外领地。虽然多是岛屿,但不少都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地方,人口总计二十六万人。在1981年前,这些领地被称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英国海外领土也会被称为联合王国的海外领土,若上下文意明显,更可以直称海外领土。
半殖民地即国家处于卖国政府统治下任由外寇掠夺本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状态。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国防方面,实际上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国家。半殖民地国家被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统治和榨取,但帝国主义并不直接统治这种国家,而是通过这种国家的原有政权间接统治。大部分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直接影响。“半殖民地”这一概念,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915年在分析帝国主义对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的瓜分情况时首次提出来的,且首次明确把中国列为三个“半殖民地”国家(三个“半殖民地”国家是指中国、波斯、土耳其)之一。 随后,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致》中,列宁再次把中国和波斯、土耳其一起列入“半殖民地国家”,指出中国“正在变成殖民地”,并进一步说明,“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着","它们是自然界和社会一切领域常见的过渡形式的例子”,是以附属国向殖民地转变的中间形式的典型。
在近代历史中,亚非两大洲上尤其是亚洲是被欧洲列强重点瓜分和殖民的对象。而到两次世界大战时候,在亚洲只有日本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主权国家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其余的不是殖民地就是半殖民地。而半殖民地尤其以中国最为典型。中国是一个有一定自主权的主权国家,但许多方面仅存在了名义上。既然整个中国都只是半殖民地,那么曾经被殖民统治过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就不是殖民地,只是被殖民统治过的地区。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中国的领土,所以是不能被称为殖民地的。
中国在近代成为半殖民地不是一下就形成的,而是逐渐形成的。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历经六十年的时间最后成为了半殖民地。而这个半字,并不是说对半开的意思,是部分的意思,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而中国半殖民地丧失的权力主要是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另外还有就是遍地的列强逼迫开放的商埠,以及主要沿海城市的租借和租借地。而且还拥有驻军权等,总之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列强都有超人一等的特权。
按照教科书上的经典论述,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是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是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是最终形成了。南京条约中国割地的地方只是一个香港岛,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于东南地方,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以后的几个附属及有关条约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列强有了治外法权。而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列强获得的通商口岸增加,已经遍布中国沿海各地。而俄国还借机让中国割让了大片领土,不过相对都是开发程度很有限的地方。总赔款的数额也接近南京条约的赔款数量。比起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等,马关条约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割让台湾澎湖,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割让了一个已经开发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完整的省级行政区,使得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严重恶化。而赔款方面高达两亿两,加上以后的赎辽费三千万和威海卫守备费二百五十万两,总计的赔款已经超过之前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赔款总和还多好几倍,给中国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另外开放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了内地,使得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由沿海大范围向内陆渗透。就在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未平息的时候,六年后中国又被迫与列强签订了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本息合计九亿六千万两。另外还有划定使馆区禁止中国人居住,列强驻军京畿沿线十二处战略要地,惩办祸首等大量不平等条款。而辛丑条约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的正式成型了,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大量的主权丧失,但是还不是完全的殖民地。而且1899年的三门湾事件也意味着除了英美法德俄日这六大一等顶级强国外,荷兰、意大利、比利时之流的二等强国也因为其实力和重心不在东方,意味着中国虽然已经是半殖民地了,但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列强都能进来咬一口的。而中国幸免被瓜分沦为殖民地的原因是很多的,首先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中国自秦朝形成大一统的国家以来,大一统的思想已经融入人心,两千多年了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而且两千多来年的民族融合使得各个民族之间在地缘、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已经完全无法被割断,民族凝聚力是极其可怕的。这远不像印度那样分散。而且中国自古以来文化就是世界顶尖的存在,所以有着顽强的自尊和自信,使得中国人骨子里对洋人的东西不屑一顾。而这与印度不少人欢迎英国人是大不相同的。中国人虽然近代在洋人看来是逆来顺受的,但是如果把中国人逼到绝境的时候,困兽犹斗,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那种爆发出来的决心和意志力是列强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民国初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就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
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其次是列强的争夺。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东方第一强国,在17-18世纪印度等国家已经被英国侵略的不成样子的时候,中国依然是东方第一强国,虽然内部破败不堪,但庞大的体量和潜力仍然是不可小视,而且也意味着抗打击能力较强,回旋余地大。在鸦片战争前英国议会就开战的投票表决中,主战派也是以九票的微弱多数才通过了开战决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门大开,列强纷纷涌了进来。列强在共同侵华上有合作,却也有矛盾。毕竟东方第一大国和四亿多人的庞大市场,是非常诱人的。而这也给了清政府搞以夷制夷提供了便利。虽然整体上以夷制夷经常反为夷所致,但在局部和地方问题上,却多多少少能争得一分是一分。列强彼此互不相让,这反而是中国最乐意看到的。既然没有能力将你们赶出去,那就彻底把水搅浑,乱中取栗。再次是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抵制。虽说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总体上都是无能的,甚至是反动的,但是在一次次的交涉中,政府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应付洋人的办法,虽然都是无奈的。奥斯曼帝国在近东中东的复杂地缘环境中,能长期存在,与其在英法俄奥德等列强中玩儿平衡是很有一套的。而近代中国政府则是在英法俄德美日六大顶级强国上跳舞,说的夸大一些,那也是很难操作的,何况是一个弱国,难度可比奥斯曼高多了,而且还玩儿出了两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和安理会五常的的位子,说实话也是难得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