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去年的此时,我正在奔赴考研的路上,心中的忐忑,昼夜的寝食不安。我在想:命运中,我们经历的一切,也许是将我们推向人生另一站的转折点。考研,像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上。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不是考研了,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甚至几年之后毕业的我,远远不及已经工作的同学们?可是,当一年过去,我渐渐认定了自己的道路。正如顾城的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的备考大约是从2011年的3月份开始的。大学期间本科学的专业是哲学,这样算起来也是跨专业。之所以选择历史的原因在这里就不必细说了。开始买书的时候,本想买北师大版本的,买了三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和中国古代史),奈何后面的课本网上一直缺货,于是一下狠心买了传统的11本。记得当时去取书的时候,运费是30.,由此也可以知道书的重量。抱着厚厚的一大摞书,自己也是有些胆怯的。没有经验,没有方向。自己就与限定了一个目标。每周看一本,边看边画,争取三个月看完第一遍。中国史还好些,世界史就郁闷了。以前基本没学过,相当的陌生。个别历史人物的名字长度都快赶上一个句子了。纵使如何记忆,也终究记不住。这个问题还好些。另外一个问题,看到论坛上也有同学提到了,就是古汉语的读法,一些民族,人物的名字不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有很多都与现在不一样,这个解决方法也没有什么,随身带一本字典,多查查,关键在于积累,慢慢地就好了。
不得不说,考研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工期长,投入多,见效慢,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是一腔热血,随着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来到了图书馆,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有时候,学习累了,光看看自习室那黑压压的人群,就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学习。记得有一次图书馆清馆,自习室重新占座,我们宿舍凌晨4:30起床去图书馆,一路狂奔,到了图书馆才发现,座位早已被“瓜分完毕”,很多同学头天晚上根本就没走,一直呆在图书馆。凌晨3:30的时,座位已经没有了。由此也可以看出竞争的残酷。当时还看过一篇比较有名的文章,文章中说,如果我国有200万人,整天带着被子,凌晨就到图书馆去不分白天黑夜的做实验,那么我们国家就成了世界强国了。这其中自然有对“考研热”的嘲讽,但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在这个社会中,有时候根本就不需要自己走,后面的人流就会推着你往前走。大家本来都是在同一看台上看比赛,但是这时坐在第一排的观众非要站起来看,没办法,要想继续看比赛,后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渲染考研有多么多么的残酷,多么多么的苦,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既然选择了考研 ,选择这条路,亦或是说现实如此,我们唯有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才有可能在这高手如云的竞争中拨开云雾,重见天日。
首先,说一下政治吧,我政治今年考了78,没上80感觉有些遗憾,我的目标是80分。政治我着重说一下我选择的政治辅导书,我觉得政治复习要提高效率,我的政治前后一共复习了不到一个月,我感觉自己高中的政治基础比较好,尤其是哲学方面,比较通透,所以复习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我感觉政治复习光靠背,效果不好,我暑假后回来才准备复习政治,其实我并没有计划那么最早复习政治,但看到好多同学看政治,心里有点荒,于是买了政治红宝书看,买了个盗版的,看了几天就不看了,白纸黑字,好多好多,看不下去。我试着做个两到三套真题,感觉到只是背书,不理解,做题根本做不对,尤其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需要理解,所以我就买了题开始做题,做了大约3000题左右,一边做一边总结,感觉不错。最后,就找了重点背了一下,包括模拟题。
再就是专业课,我感觉专业课考得比较高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课本,一是辅导书:课本是王道,能认认真真复习课本3遍以上,再做总结,问题应该不大,最后自己编年表,。条理清晰,前面政治也跟你们说了,我喜欢做题,喜欢总结,但不喜欢背书。我专业从来不背书,而是总结,我喜欢写,只要是手头上有的资料,我都借来看,到后来,我成为了我们班看的资料最多的家伙,最后我答题的时候,也感觉比较舒服。英语的话,我还是不说了,我只考了61,没有什么经验可分享,但有一点我觉得真题是王道,你对待真题要有一种敬畏之心,要认真做几遍,不可糊里糊涂的做。
时间飞逝,这一年,我不仅收获了成绩,也收获了一笔无法替代的人生经验。研途,披荆斩棘;研途,风光无限。如今,我已经翻越人生的这一座大山,未来美好的岁月,等待我用双手去创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