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考研帮
最专业的历史学考研公众号
版主分析
一石激起千层浪,前天山东大学刚刚发布从统考走向自主命题,现在西南大学又公布了2019年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的变化。
所谓变化,
其一,就是从原来的统考,走向自主命题。
其二,就是实行中国史、世界史分科考试。
相较于山东大学来说,西南大学的变化更为巨大。也就是,不仅仅走出了统考,还一步到位走向了自主命题。
西南大学作为西南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历史学高校,历史学实力很强,考研的难度也比较大。
当然,复试时间也是很晚。
我们都知道,山东大学走出统考,走向自主命题的一个原因在于统考是学校不能把握的,常常会出现调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大学需要做出改变。
而西南大学,近几年并没有出现过需要调剂的情况,那么缘何也会不声不响的走出统考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统考不考学术,“对于历史学名校而言,其弊端逐渐显现,表现为考生入学后不了解最基本学术专著和动态”(长孙博语),这种观点固然是名校走出统考,走向自主命题的原因。但将之归结为“根本原因”,似乎并不是很妥当。
要知道,从2013年开始,大批学校从统考走向自主命题,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其中不乏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名校。“一夜之间”,根本原因在于以前招收统考的“学生学术素质”堪忧么?
从近两年情况来看,从统考走向自主命题的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于统考的难度以及阅卷均不在学校掌握之中,导致大量的调剂出现,其中暨南大学更是出现整个专业没有上线的情况(上次分析中,误将暨南大学出现大规模调剂的情况写成2018年,在此更正,应为2017年),这是导致暨南大学走向统考的直接原因。
所以,从具体情况来看,历史学考研名校走向自主命题,不应把根本原因放在统考“不考学术”上,显得太浅薄了。
如果说根本原因的话,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院校希望掌握“考研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包括“命题”、“阅卷”等等方面。其中“命题”就肯定包括了所谓的“考学术”(其实,如果看名校考研真题,我们其实会发现,中间完全意义上的学术内容是很少的)。
就西南大学来说,可以肯定的是最后自主命题会存在考“地方特色”的内容,但是不是肯定考学术,就不一定了。我们看,暨南大学第一年的真题,就没有我们所谓的完全意义上的“学术”内容。
不是统考录取的学生就天然比自主命题录取的学生学术素养差,这是一种偏见,这也不是一种大概率现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