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力图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建立整体主义分析范式,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次的分析,揭示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发展变迁和运行机制。主要代表人物有I

世界体系理论力图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建立整体主义分析范式,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次的分析,揭示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发展变迁和运行机制。主要代表人物有I.沃勒斯坦、A.G.弗兰克、萨米尔·阿明、G.阿锐基、阿布等,但他们的观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

1974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沃勒斯坦出版了《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标志着全球化理论开始彻底摆脱经典方法,以体系代替国家,并真正开创了从全球角度对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性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先河。沃勒斯坦重视较长历史时期和较大空间范围的经济分析,主张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分析单位进行历史解释。在他的世界体系理论中,有一组基本概念:核心、边缘、半边缘和世界体系。这里的核心、边缘和半边缘不是一种地理位置上的区分,而是代表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整个世界是由分属于这三个等级和层次的民族国家所构成。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是一个自足的社会体系。当代已形成世界体系规模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受这一体系的制约。世界体系是变动的,边缘国家可以通过结构位置的流动而上升为半边缘甚至中心国家。但这种机遇只有当世界经济在周期性上升或停滞阶段才有机会获得.并且地位的升降是受世界体系整体结构制约的。此外,一种世界体系的灭亡,可能一是反体系力量的强大,二是这一体系本身发展到不能再继续进行资本积累时,体系才合崩溃;当前的各种反体系力量,包括核威胁,都不足以改变现时的世界体系结构,它呈愈来愈巩固的趋势。沃勒斯坦建议,发展中国家将追求公平的分配作为优先考虑的发展目标,与人类学的发展理念和对发展的关切是一致的,因而也是人类学发展理念所完全赞同的。这种世界体系理论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理论的新范式。从资本积累、政治合法性和地缘文化论三个角度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危机。沃勒斯坦对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发展在于,他更多地关注国际领域的剩余转移,即核心对边缘的剥削;资本积累主要是以核心剥削边缘为特征的“外部积累”(相对于特定国家而言)。但是,这一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也是明显的,由于沃勒斯坦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性,理论体系缺乏应用性,不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行的发展模式;他所坚持的仍然是“坐等体系安排”的结构决定论。

20世纪80年代,弗兰克对旧的世界体系理论产生怀疑,由此产生新的世界体系理论,从而形成两大世界体系理论流派。沃勒斯坦的“诸世界体系”从整体主义视角出发,认为尽管人类经历了多个世界体系,但只有16世纪西欧兴起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体系,这就是500年历史的现代世界体系。弗兰克的“单一世界体系”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认为世界体系已经存在了5000年,从古至今人类有而且仅有一个世界体系。沃勒斯坦和弗兰克关于世界体系500年与5000年分歧的根源在于,是否认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体系的历史形态。沃勒斯坦承认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重视轴心性分工和必需品贸易的特征,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殊异性。弗兰克否认生产方式研究的意义,认为一般性分工已足够构成体系的基础,目前抛开生产方式的局限能更好地看清楚世界发展的连续性。

弗兰克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而且是政治、社会各层面的,是全方位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形成了不平等的两极:“宗主国”(中心)和“卫星国”(边缘)。处于中心地区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经济技术和传播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剥夺并占有边缘卫星国的经济剩余并用于自己的经济发展,造成卫星国的不发达状态,从而形成卫星国与宗主国的依附关系。他在著作《白银资本》(1998)中,论证了在18世纪欧洲海洋霸权和工业革命出现之前,中国当时在通过丝绸之路建立的世界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弗兰克虽然扩宽了世界体系分析的视野,但同时也陷入无穷量变的泥沼,对欧洲兴起与亚洲衰落的承接关系的解释也比较虚弱。

沃勒斯坦和弗兰克的世界体系理论奠定了整体主义分析范式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西方发展理论只考虑不发达的内部原因和依附理论只考虑不发达的外部原因的状况。

上一篇: 中国夏朝之前:究竟还有没有朝代
下一篇: 你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但一定要带点锋芒。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