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浅谈鸦片战争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浅谈鸦片战争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浅谈鸦片战争对现代中国的影响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化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那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的工业革命也正如火如荼

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化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那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的工业革命也正如火如荼,而工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商品市场作为支撑。工业资本主义的持续运转必须不断的开拓市场,需要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而中国恰好能够满足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于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便虎视眈眈,盯上了中国这块「肥肉」,都想从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然而,当时清王朝纸醉金迷,顽固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对外面的世界闭目塞听,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此时的中国,政治是闭关锁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这种政治和经济并不能阻碍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在这种状况下英国政府为了打破贸易的僵局,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借助鸦片撕开了中国贸易的口子,这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对中国人的残害可谓无孔不入,在鸦片、毒瘤的控制下,清政府毫无战斗力与战斗欲望,百姓羸弱不堪。于是道光皇帝下旨命令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也成为英国攻打中国的借口,于是,鸦片战争于1840年开始全面爆发。无论是金融业还是工商业,无论是政治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深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给当时的统治者当头一棒,为中国社会掀开了沉重的一页,同时这也促使一部分先进人士「睁眼看世界」,不断的学习先进技术、先进思想,掀起了新思潮。本文将简要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据此反思。

以上搜集自百度百科

前些天搜集鸦片战争时期的资料,无意中发现一部以《鸦片战争》史实命名的电影。这里先谈谈观后感:

《鸦片战争》这部电影改编自一段真实历史——一场使中华民族开始饱受屈辱的战争。影片开端,描绘的是中国人民沉迷鸦片,国家岌岌可危。随后,道光皇帝派遣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上任后,采取曹操收拢人心的做法,实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颁布律法,抓捕烟民,加强海关督察等。并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振奋人心的禁烟行动——虎门销烟。本以为克服重重困难的林则徐将会取得这场禁烟战争的胜利,英国的鸦片贩子却悄悄密谋引发了一场战争。 当装备精良的英军抵达天津时,道光帝的软弱终于暴露出来。他将林则徐撤职以向英军示好,派琦善去向英军求和,选择割地赔款、转让国家主权等方式以求英国退兵。最终酿成历史悲剧。

电影中有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让我深思。其中有一组对比,一开始道光帝派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时,不惜杀掉自己的老师以示决心。但在后来面对英军时却认“怂”了。当然,我们在军事能力上是与英军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认为更根本的原因是道光帝及大部分清朝官员都还沉浸在我们是“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对英国充满优越感,而其实自己所奉行专制体制已经开始崩溃。电影中还有一个镜头更反映了这点。在讨论是否为鸦片发动战争的英国议会上,鸦片贩子用三个花瓶比喻中国的三个朝代,讲到清朝时,说它一碰就碎,暗示其外强中干。而且在议会里,大家都能发言辩论,最终以投票表决。反观中国,道光帝不顾大臣的苦苦哀求,执意求和,完全不采纳大臣的意见。这不就是体现了专制体制的弊端吗?

公园前221年,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成为统治中国千年的唯一制度,并随着朝代的更替该制度得到不断加强。随着世界进入资本主义,这种古老的专制主义严重束缚和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当最高统治者软弱无能时,专制主义下的官僚体系、军事体系、经济体系都会衰退甚至崩溃。体现最明显的就是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一个弹丸小国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此时的中国虽然有洋务运动,但在制度的弊端下,中国竟发生“有军舰而无炮弹”的可笑场景。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主危机。

是啊,强大了几千年的中国,却在近代惨遭他国蹂躏。这是根本上的封建专制的弊端,它限制了国家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些注定引导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场侵略战争,更是中国向近现代迈出的第一步。对于鸦片战争的解读,应该全面辩证地去看,用多元史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虽然这场战争给中国及人民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它从各方面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现代的跨越。正所谓“落后要挨打”,唯有正确认识问题,辩证地地分析问题,直面问题,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克服不足,开拓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从革命史观来看,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奋起反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作为侵略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

从近代化史观来看,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其提供了市场、劳动力。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鸦片战争的开始瓦解了中国的小农经济,打破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从而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从全球史观来看,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各地、开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在此之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趁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使中国人民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而且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从文明史观来看,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传入中国,冲击了落后的农业文明,促使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魏源等人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自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也开始陆续地进入中国,中国民众也开始在逐步认识西方世界。

从社会史观来看,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传入中国,使中国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大众传媒与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及洋务运动的出现。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衣冠服饰随之而发生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在以“洋”为时尚中,具有西方风味的食品渐受中国人的欢迎,如啤酒、香槟酒、奶茶、汽水、冰棒、冰淇淋、面包、西点、蛋糕等皆被国人接受,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餐桌,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礼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丧礼趋于简化,出现了有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动荡中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向世界文明靠拢,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我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国在被动与阵痛中开始了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现代化进程,迈开了追赶西方列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艰难历程。

从各个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确实在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道路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这丝毫不能抵消这场战争带给中国国土主权及人民深深的伤害和灾难: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只是反封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是利弊皆有,但若没有鸦片战争,我大中国又如何打破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逐步走上民主共和的社会主义道路呢?没有鸦片战争,清政府又如何能意识到闭关锁国就是自取灭亡呢?所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漫漫历史长卷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一员,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中国的开端!

中国早期专制制度虽然在维护社会稳定、抵御灾情等方面仍能发挥一些作业,但一人独尊,并且通过束缚人们思想来巩固统治等诸多缺点是它消亡的必然结果。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口号,反映出它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体的根本、切身利益为主旨的。共同富裕这一理想,能真正高度体现社会公平。让我们一起坚定共产主义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上一篇: 全国总工会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
下一篇: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