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之一,具有信息交换、观点共享等特点,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居民在社区中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小到幼儿,大到中老年人,都可以在社区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兴趣,因此,社区是终身教育体系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就是全民学习的图书馆,是终身学习的自习室,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无年龄大学。对于幼儿而言,社区属于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s)中的外层系统(exosystem),孩子能在社区中感受到社区与自身互动时带来的影响[1]。
图1.1生态系统理论的一系列嵌套结构模型
社区对于幼儿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和家庭,在社区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正确的幼儿教育就应该“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幼儿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2]。因此,要注重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将其视作“活教材”来引导幼儿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3],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接下来,我将从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这点,来浅谈一下自己的建议。
(一)确立全面学习的大教育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在社区资源中,应认识到社区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社会的细胞,与整个社会和生活都有着有机的联系[4]。应该将社区教育嵌入幼儿教育中,以此为背景探讨幼儿的综合教育活动(即大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生活中的“活教材”,在生活中锻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反思的能力,促成幼儿全面学习观念的形成。
(二)营造家庭共同学习的社区氛围
家庭是社区的核心,家庭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于幼儿所言,就是最初的行为标杆,父母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马克思说过:“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父母为了给幼儿树立优秀正直的榜样,应该在恪守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制度,坚守道德底线,给幼儿以正向引导。杜威也认为“优秀和明智的父母总是以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儿女”。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父母让幼儿在家庭里遵守社区的要求,那么在社区里孩子就会更加自如。同时父母在社区里也是学习者,在社区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道德品质,和幼儿一起进步,形成社区里的“学习化家庭”氛围。
(三)形成开放互动的社区机制
社区的开放性体现在支持性材料课程丰富,给社区居民极大的选择权;上午去的互动性体现在幼儿与社区环境、社区人员和社区课程的互动,在社区中能找到回应。因此,社区应立足于幼儿的需求,增设开放互动的区角,满足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探索性高等特性,让幼儿在社区里享受学习、爱上学习。在社区里,应开设好玩有趣的学习课程,投放丰富充足的教育材料(如玩具等),并注重亲子活动区域的设置,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有选择性地学习喜欢的活动,增加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四)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社区应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让幼儿在社区的课程体验和环境互动中,感受自我价值,提升效能感。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课程支持,为幼儿提供选择权,让幼儿在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明晰自己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鼓励和行为支持,肯定幼儿的个性,让幼儿坚定自己的选择;通过社区资源的相应支持,帮幼儿的想法付诸实现,进一步深层次鼓励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社区和幼儿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幼儿在社区中获取教育资源,树立全面学习的大教育观,和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社区则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其自身体制的完善,并反推幼儿成为社区的主人,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影响,家庭教育助推社区教育课程的完备性,社区教育则促进“学习化家庭”的形成,而二者又同时嵌在幼儿教育里面,共同促进幼儿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Selected from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by Dede Paquette & John Ryan,2001
[2]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4]宋荷良.依托社区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浅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119-1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