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ISBN:9787020073580
辽沈战役人物和战场态势
我军:
中央军委;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苏静
国军:卫立煌、廖耀湘(第九兵团司令,东进兵团指挥)、杜聿明、范汉杰(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阙汉骞(五十四军长,西进兵团指挥)
图源 前期
1948年上半年,东北野战军发动冬季攻势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被孤立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地域内。蒋介石多次要求卫立煌打通沈锦线,将主力从沈阳撤退到锦州。卫立煌一再拒绝这一命令。争执最终不了了之,选择固守目前态势。
1948.04 林等向中央提出攻打长春的作战计划,陈述了攻击锦州“不甚适宜”。毛同意了东北野战军攻打长春的作战计划,同时也指出其电报中所提出的困难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五月,东北野战军致电中央军委,要“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为对长春以一部分兵力就困长围”。而一个月后,长春国军守军并没有发生大变化的征兆。东北野战军决定以南下作战为好,但其作战目标是北宁线上的几个小城市,对于如何关闭东北的“大门”还是没有作战方案。为明确作战目标和目的,毛和林志坚开始了充满解释、争辩、询问和劝说的电报来往。林彪对先打锦州很是为难,对南下作战时间“仍是无法肯定”。毛忍无可忍,发报以严厉口吻批评林。九月,林下定南下作战决心,其目标放在锦州和沈阳之间,仍没有下定集中主力攻击锦州的决心。1948.09.05中央军委向林罗刘发出了解放战争史上一封具有重大意义的电报:……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到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
1948.09.12 东北野战军拉开了辽沈决战的序幕,战役首先在北宁线打响。
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立即增援锦州。卫立煌、廖耀湘认为无法出兵增援。10.02,蒋飞抵沈阳,召开军长以上会议,命令大军必须立即自海路和陆路全力增援锦州。最终,国军抽调由阙汉骞指挥的东进兵团和由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增援锦州,以期在辽西走廊对东北野战军形成南北合击之势。
林对国军增援倍感压力,“准备了一桌菜,来了俩桌客”。10.01晚十点,林向中央军委发报表示转向攻打长春更有把握。电报经罗、刘阅过后发出。次日早晨,罗、刘同林表示坚持攻打锦州为好。林同意后向中央军委发报表示收回前言。中央军委收到林的首封电报后,连续回复两封电报,措辞严厉。三日晚间收到林的第二封电报后方表示放心。“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后期塔山阻击战
塔山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是白台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12公里宽。
10月6日,蒋介石来到国军战舰重庆号,亲临葫芦岛部署援锦作战。在作战指挥军官任命上,蒋介石将范汉杰和卫立煌派来的指挥官放到一边儿坚持让第十七军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
东北野战军第四、第十一纵队从10月11日至15日成功防守了国军11个师的进攻。
总攻锦州
1948年10月14日,锦州总攻战打响。第2天傍晚,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范汉杰被俘。总攻发起前,林彪曾口述了一封电报,电报中甚至规定了交通壕的尺寸和挖掘时的姿势:每条沟虚高宽各1米达5……挖沟时先以卧倒姿势挖卧沟,然后……。
和平解放长春
长春守军是郑洞国指挥的第七军和第六十军。长春在我军的长期围困下物资匮乏,士气低落。市内投机倒把盛行,粮食价格飞涨。郑洞国还命令长春银行发行大额钞票,市内通货膨胀,长春的国军大员开始大量向北平,上海等地成百成千的汇款,中饱私囊。在长期的围困下,成千上万饥饿的长春市民开始涌向城东和城南的封锁线,在城墙与封锁线的中间地带,几天之内便饿死了2000多人。1948年10月1日。中央军委指示放行市民。
10月16日晚,郑洞国决定17日四面出击,18日突围。当天,国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第六十军陆续出城,东北野战军接管了半个长春。21日凌晨,郑洞国的副参谋长等人事先与解放军达成协议。郑洞国被俘。
黑山阻击战
10月8日,廖耀湘兵团,包括第三军、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一军和新军开始集结。在彰武以东和东南地区,野战军第五、第六纵队阶梯防御。在新立屯以西,第十纵队阻止廖湘兵团向黑山大虎山前进。为不刺激廖耀湘快速增援锦州,林彪决定把彰武让给廖耀湘。但随之,东北野战军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在成千上万的百姓的帮助下,全力打通了新运输线,重新开辟了一条300余里的通道。10月12日,蒋介石电力廖耀湘,迅速渡过新开河,进占新立屯。不久锦州解放,廖耀湘准备向营口撤退。21日,国共两军中各有一支部队接受了攻击黑山的命令,廖耀湘的第七十一军和东北野战军十纵。黑山、大虎山地区犹如一处隘口,是沈阳通往锦州唯一的走廊。10月23日,黑山前沿阵地发生战斗。国军久攻不下,廖耀湘决定不再等待攻下黑山,立即向营口撤退,并命令第七十一军和新军向大虎山迂回攻击。10月26日,十纵接到命令,我军增援部队已到位,向从黑山正面向国军投入追击。十纵官兵用血肉之躯堵住了廖耀湘5个军,40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独立二师遭遇战
十纵死守黑山的同时,林彪仍不能确定廖耀湘的主力去向,频繁的调动各个纵队。左叶师长和苏静作战处长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独立第二师在营口附近待机而动时,在大虎山至台安的公路附近,遭遇国军的为向营口撤退的开路部队——第四十九军。独立二师面对数倍之敌,冒死进攻,打退了敌军,并给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造成一个致命的错觉:认为自己遇到了林彪的主力部队。这导致卫立煌和廖耀湘做出了营口之路被截断的判断,只得伺机回退沈阳。10月26日,东北野战军各纵队相继赶到战场,对廖耀湘兵团的合围最终封口。
围歼廖耀湘
东北野战军向廖兵团发动进攻。战斗过程中,三纵七师意外袭击了廖兵团指挥部胡家窝棚。廖耀湘匆忙逃窜到第二十二师师部。26日深夜,廖耀湘仓皇失措中下达了全兵团向沈阳撤退的命令,甚至用明语在电台中呼叫和调动部队。林彪随机下令部队全线追击,东北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纵队和炮兵纵队对亮相的5个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1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分割围歼。追歼场面奇特:建制混杂的数十万人马在一个像漩涡般的战场上,急速地周旋作战,双方都无法辨明攻守阵地。
1948年10月28日,廖耀湘的五个军和特种兵部队,共10万余人被歼。廖耀湘被俘。
廖耀湘被歼后,卫立煌仍没有下令让沈阳守军向营口撤退。在我军的包围和进攻下,沈阳内乱成了一锅粥,国军大员包括卫立煌,争相乘坐飞机逃离沈阳。11月2日沈阳被人民解放军占领,沈阳解放。
辽沈战役,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投入兵力约100万国民党军战。至战疫结束,东北人民解放军共损失人员6万余人。歼敌472,000人。
淮海战役人物和战场态势
我军:粟裕(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谭震林(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刘伯承(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国军: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李弥(第十三兵团司令),黄百韬(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
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总兵力达60万以上,国民党军7个机动兵团,9个绥靖区司令部的正规军和地方部队总兵力将近百万。
图源 前期
淮海战役的战场纵横千里,东至黄海边,西至河南商丘,北自山东临城,南至淮河北岸,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以徐州为中心。济南战役后,邱清泉,李弥,黄百韬的三个兵团集结在此处。
就淮海战役的演变进程而言,军史界素有“小淮海”与“大淮海”之称。所谓小海海主要指战役规模而言,核心是歼灭黄百韬兵团。
1948年10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中原野战军向郑州发起攻击,然而郑州国民党守军早已弃城逃跑,企图向新乡守军靠拢。同时开封也被国民党军放弃。此时战场态势呈现出新的格局:中原与华东野战军已处于从东西两面夹击徐州的作战态势。
蒋介石希望将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特别是张淦兵团和黄维兵团投入战斗,便决定在蚌埠成立国防部指挥所,指定白崇禧为主任。白崇禧与蒋介石有政治冲突,虽表面表示同意,但就是不去上任。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军国防部讨论军事方案。最终确拟定了将各兵团布置于铁路两侧,无即设阵地的一个长条地带,形成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态势。
华东野战军占领济南之后,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的接壤地带部署重兵,企图吃掉黄百韬兵团。徐州剿总命令第七兵团撤退徐州。但同时却命令第七兵团在撤退前于新安镇原地等待海州方向的第四十四军。10月7日,第四十四军终于到达新安镇。然而,黄百韬却犯了一个重大失误——没有提前在大运河上架设浮桥。仓皇渡河后,黄百韬命令各军到碾庄圩(音同虚)集结。
在不断调动兵力的同时,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逐渐明晰大淮海战役的思路:将从围歼黄百韬兵团发展到在徐州地区与国民党军徐州军事集团进行决战。
后期
围歼黄百韬兵团
10月11日,华东野战军向碾庄圩发进攻采取四面向中心突击的战法。然而战斗初期,伤亡惨重,进攻缓慢。前委分析战斗失利原因,及时将运动战转为村落阵地攻坚战,决定用迫近作业的方法突破敌军阵地。
10月13日,徐州剿总决定以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的规模向东实施突击,解救黄百韬。面对国民党军两个兵团的进攻,中央军委坚信在碾庄圩的华东野战军足以应付,而将目光放到了碾庄圩以南100多公里的黄维兵团。
淮海战场不利的军事局面,令蒋介石万分忧虑。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秘书长陈布雷自杀。陈布雷是总统府国策顾问委员长侍从室主任,辅佐蒋介石长达20年之久,蒋介石所有的讲话和文件几乎都是陈布雷起草的。
潘塘战斗
11月13日,华东野战军再次向碾庄于发动攻击。与此同时在碾庄于的西面阻击邱清泉和李弥两兵团的支援的战斗也打响了。
10月15日,杜聿明在意识到正面向东突进救援很难奏效后,便向邱清泉下达新的作战计划:从徐州东南迂回潘塘,从侧翼向北攻占大徐家,配合正面东进的增援部队。巧合的是,粟裕在考虑如何有效阻击敌军时,也盯上了潘塘。16日凌晨,我军苏北兵团的三个纵队与敌军第七十四军等在潘塘发生战斗。由于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大量迅速到达,粟裕命令苏北兵团撤出潘塘战场。
围歼黄维兵团
战争过程中,黄维兵团始终不顾一切东进,以至最终形成孤军插入淮海战场的态势。淮海战役总前委针对当前战争态势,命令中原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与黄维兵团保持接触,逐步引诱深入。第一、第二等纵队在黄维兵团在浍河以南处于半渡状态时,从东西两翼向中心突击。黄维兵团最终被围困在双堆集。12月6日,我军对双堆集发动总攻。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黄维被俘。
围歼杜聿明集团
在不利的战争态势下,徐州国民党军准备撤退。虽然撤退计划是在绝对机密下制定的,但是所有部队甚至整个徐州城还是事先知道了撤退的消息。徐州市面一时大乱。11月30日。国民党军从徐州撤退。12月1日。华东野战军指挥各个中队采取多路多梯队平行追击等战法,对国军猛追猛打。12月6日。杜聿明集团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做出了分散突围至埠阳集中的决定。在突围过程中,孙元良被俘。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在陈官庄附近地区。
为避免惊动华北傅作义兵团,中央军委决定对杜聿明集团采取围而不歼的战略。在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0个纵队25个师组成东南北三个突击集团。邱清泉死亡,杜聿明被俘。
在战争失败的不利形势下,国军内部的政治斗争更加严峻。白崇禧通电要求国共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副总统李宗仁提出和平的前提是蒋介石下野。不久,五省参议长领衔发布通电,要求蒋介石暂时下野。
淮海战役自1948年10月6日开始,时至49年1月10日完全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人物和战场态势
我军:华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徐向前(第一兵团司令兼政委),杨得志(第二兵团司令),罗瑞卿(第二兵团政委),杨成武(第三兵团司令),林罗刘
国军:傅作义(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冬菊(傅作义女儿,天津大公报记者),侯镜如(十七兵团司令),陈长捷(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官)
傅作义的华北战区包括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和热河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部署有四个兵团,约五十万人。
我军共三个野战兵团、约四十六万人。
图源
前期
1948年五月初,中央军委和机关从陕北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10月,傅作义策划排除一支秘密部队偷袭共军中枢,意欲解决共产党的心脏,在军事上打垮共产党的整个指挥系统,并配合整治作战和经济作战。10月24日,偷袭部队在河北涿县集结。中央军委得知后,考虑到石家庄当下没有大部队驻守,作出紧急部署,发动地方军民展开阻击战斗。在我军地方部队和民兵的袭扰阻击下,傅作义的机械化部队三天只走了一百三十公里。毛泽东还连续撰写广播稿,用犀利的文辞抨击傅作义的作战,还有意把傅作义偷袭大军的部队番号,将领姓名和行动日期说得一清二白。10月13日,共军主力到达战场,偷袭行动不了了之。
蒋介石对华北战局的决定是采取“暂守平津,控制海口”的方针,还把华北的党政军财大权全部交给傅作义。傅作义则同时做两手打算,一方面积极备战,扩充军队,一方面又准备与共产党方面和谈。
毛泽东的华北作战原则是抑留傅作义部队于平、张、津保地区,待我东北主力西入关后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1948年11月18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停止修整,提前入关。为给东北野战军入关争取时间,中央军委决定,首先突击平张线,迅速包围张家口,迫使傅作义西援,进而拖住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聂荣臻形容此作战计划是“平津战役,文章是从西线做起的”
1948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提出了对傅作义兵团实行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战略部署,意欲隔断敌人的相互联系,防止其逃跑,但不作战役性包围。至15日,国军被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相互孤立的地区。
12月22日,第二兵团解放新保安。24日,第三兵团解放张家口。
后期
和平解放北平
傅冬菊的爱人周毅之是中共地下党员,中共经由他向傅作义释放了和平解决问题的信号。但由于长期的政治隔阂和军事对立,国共双方就建立直接的沟通联络仍十分艰难。12月14日,傅作义派出他的心腹李腾九、崔载之与共产党地下党员李炳泉联系。19日,刘亚楼来到八里庄与李、崔会谈。刘提出和平解决的条件是傅作义吧蒋系中央军军长、师长以上人员全部逮捕,最多保留两个军兵力。傅作义回电表示不宜实施。1月9日,林彪到达八里庄,与傅作义的两位代表谈判。之后,林罗聂多次来到八里庄,双方详细交谈了如何使傅作义的部队解放军化以及如何使地方解放区化的问题,并特别提出对傅作义本人不做战犯看待,还要在政治上给与一定的地位。我方要求国军务必于1月14日前答复会谈纪要各项问题。14日,双方针对部队改编、军官安排和北平文教、卫生等行政单位接收办法等问题展开正式谈判,并达成初步协议。
但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也在做另一手攻城的准备:“……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毛泽东还为林彪起草了一封致傅作义的公函,措辞严厉,历数傅作义部罪名,警告傅作义自主投降:“破城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绝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应数“勿谓言之不预”一次在中共官方文件中首次露面)
16日,国民党谈判代表看到毛泽东的公函后,十分震惊,但虑及大局,暂时没有上报傅作义。1月20日,傅作义对外公开宣布北平和平解放。31日上午,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北平城防,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北平汝城式正式开始。解放军的机械化辎重队列行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其中没有一件是俄国赠送的,全是缴获的美国武器,队伍行进到前门,直接右转驶入了东郊民巷,向西方帝国主义展示实力。
解放天津
国共双方就北平事宜谈判的同时,在天津的战斗已经如火如荼。天津易守难攻,工事完备,守军十三万余人。中央军委为平津战役指定的作战方针是,先打两头,后打中间。两头是指平津以西的新保安,另一头是平津以东的塘沽。塘沽地形十分复杂,东临渤海,其余三面全是盐碱滩,在冬季仍不结冰。总前委对先攻打塘沽一事心存疑虑,派刘亚楼和东北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萧华前去收集情报。经慎重考虑,刘亚楼建议总前委,先打天津,同时不放弃对塘沽的包围。林彪上报中央军委,后者“完全同意”。1949年1月14日,天津总攻开始。至15日下午,天津攻坚战结束。
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歼敌和改编五十二万余人。
后续战役战场态势
1949年02月,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已经相差较大:
国军:陆军总兵力一百四十余万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长江下游,司令汤恩伯,兵力三十二万余人。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司令陈诚,兵力一万余人。
华中剿总司令部,位于长江中游,司令白崇禧,兵力二十余万人。
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兵力十六万人
西北军政长官总署,位于青海、宁夏和甘肃地区,长官马步芳、马洪奎,兵力八万人
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四万余人
等等
我军:总兵力四百万以上
前期
1949.03,中共七大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入北平,中央主要领导入住香山双清别墅。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令》。
渡江作战
第二野战军作为西突击兵团于安徽西南部渡江;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作为中突击兵团,于安徽东南部渡江;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作为东突击兵团,于江苏东部渡江。
1949年四月二十日,渡江战役打响。第二十七军团长聂凤智感慨:这一定是奔流不息的长江千万年来度过的最壮丽的一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4月24日,太原解放。阎锡山只人逃离山西。
4月末到5月中旬,南昌、杭州和武昌相继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渡江战役结束。
关中决战
1929年春,在西北战场国民党军仍有约四十万余人。我第一野战军仅下辖七个军并两个骑兵师功九万余人。
1949年5月,胡宗南撤出西安,退守秦岭一线。6月,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奎连通胡宗南反西安,彭德怀被迫撤退。7月我军援军抵达西北战场,第一野战军兵力充实到三十四万人,向马胡集团发起反攻。马鸿奎退守宁夏,马步芳退守兰州。8月26日,兰州解放。9月26日,宁夏和平解放。
10月7日,厦门解放。
衡宝战役
渡江战役后,白崇禧的桂系部队仍保有强大的战斗力。中央军委对峙提出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思路:陈赓兵团从西侧由江西迂回广东,四野则由正面中路推进。这个战役设想,与辽沈战役初期,要求东北野战军奔袭锦州的战法有异曲同工之妙。9月13日,衡宝战役拉开序幕。10月,中路军推进至湖南中南部,与白崇禧主力近距离对峙。但白突然实施反击,向我兵力不占优势的中路军展开猛烈突击。林彪迅速命令中路各部队原地待命,迅速集中。然而,意外发生了。第四十五军一三五师一致向后方穿插,没有收到停止行军命令,直插到了白崇禧军团腹地的衡宝公路以南。林彪得知后极其果断,直接致电一三五师,令其坚决破坏湘桂路,扰乱敌军。还命令一三五师归前委直接指挥,兵团等级别的电台只能收听不得指挥。白崇禧不堪一三五师冒死进攻,下令撤退。林彪随机下令全线出击。至10月11日,衡宝战役结束。
金门失利
金门岛位于厦门以东五点五海里。第十兵团攻占厦门后,忙于接受和管理工作。又由于对敌军兵力和防守工事的低估,将战场最高指挥权交给了军长和这功能为都不在位的第二十八军军部,前指只有一位副军长负责。而对于登岛后续指挥,干脆下放到了第八十二师。10月24日,我军第一梯队向金门发起进攻,由于渡海风向突变,登陆官兵兵力分散,战斗异常艰难。登陆船只在战斗中严重受损,或搁浅在海滩上,竟没有一条返回。由于缺少登陆船只,第二梯队援兵只有四个连的兵力,严重不足以继续进攻或救援我军。第十兵团束手无措,26日下午,致电登陆官兵,命令保存力量,争取越海撤回大陆归建。金门岛一战,我军阵亡六千余人,被俘越三千人。
10月14日,广州解放。
11月中旬,广西全境解放。
11月30日,重庆解放。
12月27日,成都解放。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
轶事和其他
历史在这一刻出现的情景,犹如舞台上的戏剧,在红河机场上,飞行员发动飞机后,声称飞机有故障发动不起来了,说搬上飞机的行李可以不拿下来,但是人都要下来帮助推飞机,等所有人都下了飞机后飞行员突然关上舱门,飞机轰然一声滑向跑道,然后飞去了。
淮海战役,潘塘战斗后,徐州剿总当即开始宣传潘塘大捷。邱清泉还树立了一个火线接通电话线的通信兵作为典型。南京国防部决定授予这个通讯兵青天白日勋章。但无论是徐州剿总还是邱清泉本人,谁也没见过这个士兵,于是邱清泉赶紧命令政工部门临时找了一个士兵冒名顶替接受了这枚青天白日勋章。
淮海战役中,美军副总参谋长魏德曼为国民党军画出的最后一条防御线,是中国东南方向的台湾和西南方向的云南。
淮海战役中,陈官庄中的包围圈里,这片十几平方公里的荒凉原野犹如地狱。数十万人仅靠空军空投的少量食物支撑。而且空投厂被高级军官派出的士兵用机枪严密封锁着。普通士兵在抢到空投的大饼后,咬了一口就被子弹打倒。开枪者跑上来接着咬,但很快又被打倒。一张大饼,要送十几条人命才看得完。
淮海战役后勤物资消耗巨大,其主要运力却是人。东起黄海之滨,北到山东渤海,南至苏北江淮,西到豫西山区,支前民工共出动543万人。这些民工根据任务的不同分成三种:随军常备民工,转运民工和后方临时民工。一位山东支前农民手里拿着根从家乡带出来的竹棍子,把经过的每一站的地名都刻在竹棍上,当他把粮食交到解放军手里时,竹棍上已被刻有88个重镇和乡村的名字。
战争过程中,中原野战军还发明了被称作飞雷的东西。它是用铁皮卷成一个炸弹丸,并装上炸药雷管,然后安放在一个设有发射器装置的特制大木桶,或是经过改装的汽油桶里,使用时先瞄准目标,再利用桶内发射火药的冲击力,将大弹丸射出,这种大丸重20多斤,爆炸的杀伤力极大。
“勿谓言之不预”在中共政权官方表态中的使用:
1949.02 人民日报《林彪、罗荣桓为敦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致傅作义函》(国民党反动派)
1962.09 人民日报《是可忍,孰不可忍》(印度当局)
1967.07 新华社 就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人员在我国非法进行窃取情报的活动我国外交部向苏修提出强烈抗议”(苏修)
1978.12 人民日报 《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越南当局)
2019.05 人民日报 《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美帝)
2019.11 外交部负责人声明 (美帝)
2020.10 人民日报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告台湾情治部门书》(台湾当局)
2021.04 国台办发言人 (台湾当局)
勿谓言之不预 一词的重量似乎越来越轻了。
渡江战役发起前一天,英军紫石英号驱逐舰闯入我第二十军阵地,不顾警告,并突然开炮射击。我军炮兵团立即还击,紫石英号舰长死亡,残兵投降。下午,英驱逐舰伴侣号前来增援,被我军猛烈炮火击退。英远东舰队和外交大臣紧急磋商后,派伦敦号巡洋舰和黑天鹅号驱逐舰再次前来救援。虽我军伤亡惨重,英军两舰亦受损严重而仓皇逃窜。
人民解放军接管南京的时候,各国领事馆都泰然处之,只有苏联使馆,早已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人民解放军接管北平的时候,也是苏联领事馆率先关门。
说明
本文绝大部分词句、数据等直接摘抄自《解放战争》一书;
本文属个人读书笔记形式,笔误多,文笔差,史实不考究,望见谅;
本文附图来自B站up“地缘志”的视频作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