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反的人,往往都是活不下去,“官逼民反”,这些人可能没有多高的文化,因此他们做的反诗,未必有多少文采,但这些表达他们志向的诗歌,读来大多慷慨激昂,而且富有煽动性,以激起更多人的反抗之心。
第一首反诗大概是商朝末年冀州侯苏护所作,因为纣王暴虐,逼迫苏护献上女儿妲己,因此起兵反商,并作诗一首:
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这首诗表达了苏护对纣王的愤慨,和反商的决心。当然,这首诗和这个故事本身,都是来自于《封神演义》,并非史实。
秦朝末年,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用一句话鼓舞士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戳穿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老爷们的画皮,让人民不再相信“命”,为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注入了反抗的基因。
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无道,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张角创立“太平道”,借行医救人发展教徒,教众数十万,于是决定在甲子年起义,并定下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席卷天下,虽然最终失败,却为三国鼎立埋下伏笔。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百姓们不堪压迫,自称“知世郎”的王薄在长白山率先起义,并作反诗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头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
长稍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剑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薄的起义点燃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从此天下大乱,起事者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很快葬送了隋朝的统治。
唐朝末年,曹州人,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屡试不第,愤而写下一首咏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读来满是肃杀之气,金戈铁马的气势跃然纸上。黄巢放弃科举,转而回到老家,举兵起义,自称冲天大将军,并且几年后真的攻进了长安。这首诗也是反诗中的代表作。
北宋时有宋江起义,聚众数千,转战数省,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用这段历史,并安排宋江写下两首反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两首诗暴露了平时谨小慎微的小吏宋江真正的野心,他要效仿,甚至是超越黄巢,做一番大事。
朱元璋从小没读过多少书,但反诗该写还是要写,自己写不出就化用前人的: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首诗化自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虽然文采上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是农民起义中唯一笑到最后的,从功业上说他才是真的“敢笑黄巢不丈夫”。
李自成大军占领山西、河南之后,要率领大军攻击明朝京畿腹地北直隶时,也作了一首反诗:
收拾残破废经营,暂驻商洛苦练兵。
月夜偷看击剑晚,星晨风送马蹄轻。
这首诗比较文艺,读起来稍显霸气不足,也可以看出李自成并非标准的泥腿子,还是读过不少书的。
洪秀全作为读书人,虽然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可反诗还是要写的: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玺剑光荣承帝赐,诗章凭据诵爷前。
太平一统光世界,威风快乐万千年。
这首诗文采乏善可陈,像首打油诗,内容更是把他的内心追求暴露出来,他的理想就是“威风快乐万千年”。这么看来太平军占领天京之后,洪秀全的贪图享乐并不是腐化堕落,而是自己本来的人生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