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安徽省黟县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黟县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黟县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日报网

中国政府网15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安徽省黟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安徽黟县正式成为我国第137座、安徽省第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历史记载,黟县古称“黝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行政建制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至今已有 2200 多年的建制史,是徽州“一府六县”千年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

黟县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有“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历史文化资源保存完整、系统、数量丰富。境内保存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684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7 处。黟县拥有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 1 处 2 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6 个,中国传统村落 44 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3 片,非物质文化遗产66项(申报时为66项)。

名城历史文化全国排名第几_名城历史文化全国排第几_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黟县宏村。(黟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黟县古城面积1.16平方公里,1989年跻身安徽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核心区集中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历史街巷肌理清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现有3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8处文保单位、119处不可移动文物、142处历史建筑。以及众多的古桥、古井、古树、古代水利工程等历史环境要素,其中兴修于南北朝(梁)的槐渠、始建于南宋的通济桥、明万历年间的程氏宅、清嘉庆年间的碧阳书院、古徽州地区县衙建筑唯一地面遗存—县衙正堂等都保存较为完好。

近年来,黟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古建筑“一幢一策”,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审批管理,确保每一条街巷“原貌恢复”、每一幢古建筑“修旧如旧”。

该县对古城范围内古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摸排、认定、测绘、建档,对确定的县级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均列入保护目录,分别以政府文件形式予以公布,并对所有公布的文保单位、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均实施挂牌保护。其修缮利用活动按照“控制为主、审慎改善”的原则交由文物管理部门严格审批把关。先后开展三轮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系统完备、衔接紧密、科学规范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并同步编制实施多项专项规划,促进古城街区格局、建筑高度、外观风貌等要素控制和保护项目规范实施。同时,近年来投入逾亿元政府性资金,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恢复历史街巷,及时修缮文保单位。

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黟县依托古城独特历史资源,融合“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六要素” ,打造古城休闲度假旅游新业态,树立“千年古县、漫居小城”新形象,努力实现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上一篇: 2022河南省考安阳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岗位年龄如何界定?
下一篇: 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