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在历史上,「古罗马」是一段怎样的文明?它经历了哪些阶段?

在历史上,「古罗马」是一段怎样的文明?它经历了哪些阶段?

在历史上,「古罗马」是一段怎样的文明?它经历了哪些阶段?罗马的历史与同时代的周边国家的发展有雷同,很多的是不同。《罗马人的故事》之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的推荐序言中有几位各界的名人推荐理由,很是值得阅读。一

罗马的历史与同时代的周边国家的发展有雷同,很多的是不同。

《罗马人的故事》之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的推荐序言中有几位各界的名人推荐理由,很是值得阅读。一,前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说:……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在 作者的描述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施政目标有关。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再者,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 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原因是,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征服民族的神拿来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养。还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王石认为,对于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写道:……意大利有两个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是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的强盛帝国;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它直接启发并推动了全球现代文明的兴起,而这个复兴就是以回归古罗马为道德旗帜。此后一代代的意大利人梦寐以求地希望光荣历史得以重演,统一意大利的民族英雄马志尼如此期许自己,不到40岁便一举颠覆了民主政府的墨索里尼也是这样激励自己。此外,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俾斯麦都以古罗马的凯撒大帝自居。“条条大路通罗马”,地球上各个角落的部落都这样厘清自己的文明坐标。古罗马成为意大利人的永远图腾,也成为欧罗巴大陆高度默契的文明血脉。继承希腊文明的古罗马的法典、礼仪、艺术、建筑等构成了当下西方世界主流价值的表达。百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始终在希腊文明中捕捉思辨的知音,在印度文明中寻求失落的安慰,但却是在罗马文明中锲而不舍地吸收普世价值体系。

王巍认为,日本作家盐野七生不断用东方的思维来探寻古罗马的蛛丝马迹,体现了类似的精神焦虑。阅读盐野七生笔下的罗马史与罗马人,时空穿越2000年,体验着人类文明中顽强生长并趋同的精神动力。尽管语言、宗教、习俗、体质和自然环境有千差万别,但内在的思辨、伦理、行为、愿景和组织制度可以彼此熟悉和理解。从更高的时空立场上看,罗马文明任然在一波波地前行,荡涤着不同社会形态的隔阂。同样,中华文明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进化成长,与前者共同汇成当下全球文明的主流。王巍希望读者和他本人一同体会到:

l 自信与宽容:罗马人的生活态度和对异教对外族的接纳与吸收。

l 竞争与开放:罗马人的生存立场和对制度对风险的尝试与面对。

l 人性与权利:罗马人的生命价值和对快乐对自由的追求与捍卫。

波利比乌斯的《历史》把着眼点放在罗马,是最早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内容的历史作品。它是第一部讲述罗马的真实可信的历史作品,就这样由一个非罗马人——希腊人写作而成。他在《历史》书中的序中写道:只要不是太愚蠢,不是太懒惰,大概没有人不希望弄清楚罗马人为什么在短短的53年时间里,可以成就如此大业,可以处于任何政体之下。波利比乌斯明确指出了53年的时间,指的大概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因汉尼拔之战失败而告终的公元前202年,到因迦太基灭亡而告终的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的第一年即公元前146年。在这50余年间,罗马一跃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此后的地中海世界的历史就是罗马的历史。

一直以来,罗马人都坚信是罗穆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王国。此时,在希腊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已举办6届,历史从此开始步入脱离 神话传说的时代。在漫长的城市发展中,不同的民族选择建设的地点是有区别的:选择在防御上万无一失却容易阻碍发展的山陵的是伊特鲁里亚人;建在防御不充分却因此可以向外发展的地段的是罗马人。在意大利南部,把城市建在沿海地区,虽然便于通商却忽略了敌人的存在的是希腊人。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进入了由贵族统治的城邦国家时代(城邦)。与曾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王政时代相比,由于开始从事工业、商业和海运业,经济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人口随之大幅度增加。在可耕地稀少的希腊,政治失势者和穷人的唯一出路就是离开祖国,去国外寻找生存之路。希腊人拓展殖民地的规模覆盖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东至黑海沿岸,西从法国到西班牙。西班牙的马拉加和法国的马赛都是源自这一时期的希腊殖民城市。罗穆路斯在其兄弟瑞摩斯死后,在帕拉蒂尼山周围筑起城墙,意思是要在那里建立城市。在公元前754年4月21日 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作为罗马建国纪念日,这一天在随后一千多年的漫长 岁月里,成为了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个节日。这一年吗,罗穆路斯18岁。

与其追随者3000名拉丁人的努力,罗马建立了国家。罗马建国后,罗穆路斯作为第一代国王,并没有独揽大权,他把国政分成三个机构,分别为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由这三方共同治理罗马。这是罗马建国之初的国家基本形态。它一方面符合当时的罗马国情,同时它也是一种可能适用于将来的、简单而完美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政体。罗马人编造出爱涅阿斯的游历故事,说是爱涅阿斯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孩子,同时又是特洛伊勇士,与罗穆路斯牵强地联系在一起是为了增加罗马祖先出现的神秘感,这在希腊神话中屡见不鲜。神话传说的价值并非在于它们的可信度有多高,而是在于有多少人经过多么漫长的岁月依然对其深信不疑。罗马人始终坚信自己是特洛伊勇士的后代,而关于这一点,希腊人也是深信不疑。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施展其才华的事例,在各民族走向兴盛的历程中比比皆是。罗穆路斯的继任者是萨宾人努马。在征得市民大会的同意后,正式继承王位的努马并没有实施神权政治。罗马国王不是神的替身,他是罗马共同体意志的代表,他要率领罗马共同体不断进步。虽然是终身制,却不世袭,还要通过选举产生。继位后的努马试图对罗马的立法和习俗进行改革。所谓的立法改革,不是要制定全新的法律,而是要建立秩序,要让当时喜欢逞强好胜的罗马人懂得做人的礼法。

在了解自身力量的局限性的同时,让他们懂得要对超越自身极限心存畏惧。努马认为除了为防御的需要而战之外,这一时期的罗马不需要战争。他集中力量致力于振兴农业和畜牧业。目的是为了将来在战争取得胜利后,即使不对失败者进行掠夺也能做到自给自足。努马最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宗教的改革。对诸神进行了整顿,和希腊诸神还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诸神之王朱庇特神(希腊人叫宙斯)、其妻朱诺女神(希腊人叫赫拉)、专司美和爱的女神维纳斯(希腊人叫阿弗洛狄忒)、狩猎女神黛安娜(希腊人叫阿尔忒弥斯,英语叫黛安娜)、还有学问和艺术之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马尔斯等。努马为诸神设立了等级制度。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多神教和以犹太教、基督教为典型的一神教的不同之处在于,多神教从不祈求诸神来纠正人类的行为道德,而这正是一神教中的神的专利特权。在希腊神话中我们会发现,多神教中的诸神有着和人类相同的缺点。既然他们的职责不是纠正人类的道德行为,有缺点自然无大碍。但是一神教的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缺点,因为它的职责是纠正人类的道德行为。罗马人认为神无处不在,甚至把曾经的国王也当作神来供奉。罗马人喜欢雕刻祖先像。其实,对照“摩西十诫”,从犹太教派生出去的基督教,也只有第一条忠于犹太教。

罗马人之所以有诸多的保护神原因自然在于罗马人具体而现实的性格。罗马人从不排挤其他民族的神,他们甚至还会积极主动地引进其他民族的神。也许他们认为保护神越多照顾到的地方就越大。祭祀不是一个固定的阶级,所以既不会对其他阶级或官职产生嫉妒,也没有必要为了保全自己所属的阶级而过分执迷于对宗教的尊重。在罗马,宗教和政治之间不会出现明争暗斗或相互利用的情况。自然状态下的政教分离也许是努马最重要的一个功绩。希腊历史学家狄厄尼索斯在其著作《古罗马史》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使罗马强大的要因在于他们对宗教的见解之中。对罗马人来说,宗教不是指导原理,它只是精神寄托。因为有宗教信仰,人性不再受到禁锢。尽管强有力的指导原理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就是拒绝一切与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人。狄厄尼索斯指出,罗马人对宗教表现出来的不是盲目的迷信。罗马人的宗教既不排他也不自闭,与异教徒或邪教的概念相去甚远。虽然罗马人也发动战争,但是他们从来不进行宗教战争。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区别不只在于纯粹的神的数量,还在于是否认同他人信奉的神。意味着认可他人的存在。当愿意纠正人类道德伦理和行为的宗教没有出现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想沦落为与野兽为伍,那么个人也好,国家共同体也好,就必须有一套自我约束的体系。对罗马人来说,这种体系要由罗马人制定、不管你喜不喜欢罗马,都不得不遵守的法律。

宗教在不同教派信仰的人之间是没有作用的,但是法律在没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之间也能发挥其作用。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才需要有法律。罗马人比任何人更早、更强烈地意识了法律的必要性。和罗马人一样从不向神祈求纠正人类伦理道德的希腊人转而在哲学中探索真理。哲学源自希腊,尤其苏格拉底以后的希腊哲学思潮正是希腊人思考自身的结果,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

1. 向宗教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犹太人。

2. 向哲学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希腊人。

3. 向法律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罗马人。

就在这一点上,这三个民族的特点可见一斑

上一篇: 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条件
下一篇: 欧洲杯早报:C罗加冕欧洲杯历史射手王,法国力克德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