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无形的名片。1977年,为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
今天,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保密观”收到一份来自西安市保密局的“请柬”,邀请我们走进大名鼎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一起跨越时空隧道,“云”上看展,领略那些散落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保密元素~
坐落于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因丰富的藏品、精彩的陈列、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魅力,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错金杜虎符
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曾记载了一则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信陵君窃虎符调兵。人们称赞信陵君高义之时,也不禁深叹虎符的“能量巨大”:虽只手能握,却可掌万千雄兵。没错,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虎符是统治者调兵遣将的重要凭证,也是一种保密信物。
陕历博馆藏珍品之一的错金杜虎符,就是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古代兵符。
其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共40字。意思是杜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存于君王之处,左半符存于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调兵超过50人,杜地长官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并勘验无误,才能行军令。
这件虎符虽仅发现左半符,但已可见构思精巧、做工精良。其背面有槽,下凹,肩部近脊处有一条上下竖行的铸槽做锁闩,以与右半符同样部位的构件相套合,现代汉语的“符合”一词即源于此。
北魏骑马武士俑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我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已流传千年。不少人曾对故事的真实性发出质疑:一位妙龄女子在军营“男人堆”里,十二年都没有被发现,这怎么可能呢?
根据相关研究,花木兰生活在北魏时期。正如陕历博中的北魏骑马武士俑所示,骑兵作战时全身着甲,甚至还要装备保护颈部的“铁盆领”、遮住整个面容的“铁面”,很难被发现性别有异,因此使花木兰得以保守住女儿身的秘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花木兰归家后,“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在陕历博中,有一枚被誉为“中国古代印章之最”的多面体煤精组印。
该印章由煤精制成,共24个印面,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印文分为公文、上书、书简三种用途,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
说起印章的主人,那也是大有来头。他就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鲜卑贵族独孤信。此人不仅战功卓著,且家族显赫,七个女儿中有三人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因此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古代最牛老丈人”。
由于独孤信长期身兼数职,公务繁忙,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使用了这款轻巧便携的多面体印章。而在这些印文里面,有一个“密”字,十分惹人注目。可以想象,经独孤信盖密印的文书,一定是涉及军国大事的机密文件。
这也启示我们,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公文保密,密印随身携带,正是为了做好文书的保密标识。
光绪乙亥乡试题纸
在陕历博,还有一张特殊的“高考试卷”:一份清朝光绪乙亥乡试题纸。
众所周知,起源于隋唐的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保障考试公平,历朝历代均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如将考试分为几场,试题分为几部分。
这张试卷就标明是乡试第二场所用试题(清朝乡试每三年在京城及各省城举办一次,每次考三场),题目是《五经》中的一段文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