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pdf,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 2023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2023.11.本试卷共 10 页,共两部分,共 29 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意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事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项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下列文物图片最能直接说明河姆渡氏族已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种植的是ABCD2 .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每年清明到这里祭扫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A .礼贤下士选贤与能B .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C .打败蚩尤走向联合D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其中①②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夏商西周① ②秦A .早期国家的产生B .社会动荡与变革C .大一统王朝建立D .国家统一与巩固 4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节约开支并爱护臣民;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这一思想的核心是A .仁B .仁政C .兼爱D .礼治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1 页(共 10 页)5.都江堰、灵渠、翻车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具有的相同功能是A .运输B .防洪C .水运D .灌溉 6. 某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其中①处政权是公元前 221 年 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 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①②③④⑤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东汉 7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其中包含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①统一货币②统一文字③统一度量衡④统一车辆和道路 的宽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8.《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将军身(披 )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牧野之战B .长平之战C .大泽乡起义D .巨鹿之战 9 .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右侧棋 中标识两军对弈的“楚河”“汉界”来源于A .刘邦、项羽反秦战争B .刘邦、项羽楚汉之争C .春秋战 国的诸侯纷争D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10.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 )以利 民”。

这表明汉文帝A .注重以农为本B .废除严刑峻法C .提倡勤俭治国D .减轻徭役赋税 11.为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 .实施 “推恩令 ”C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D .派军队北击匈奴 12.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 民流离失所……反抗 的情绪在民间蔓延。“东汉后期的朝政腐败”主要是指A .汉光武帝不理朝政B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八王之乱导致混战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2 页(共 10 页)13.以下事件 中,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 中央政权的是A .张骞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的开通C .班超经营西域D .西域都护的设置 14.某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用石榴、葡萄等水果宴请大臣;②皇帝在纸上批阅奏章 。依据史实判断A .①②都正确B .①②都错误C .①正确②错误D .①错误②正确 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北京人遗址 中发现有 5 个灰烬层、3 处灰堆遗存及大量烧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 6 米——北京人已懂得用火和保存火种B .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中亚、西亚,更远可达欧洲——这是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C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的经济逐渐得 以恢复和发展D .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 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16.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对右 图典籍介绍恰当的是A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 .记述 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C .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还是一部科学巨著D .是我国现存 的一部完的农书,影响深远 1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以下属于历史解释 的是A .200 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决战,歼灭袁军主力B .赤壁之战为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 .孙吴政权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D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及 四川等地区 18.阅读历史书籍要关注章节标题,以把握其内容主 旨。下列标题可 以概括本节 目录的是目录第1节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60第2节 江南地区的开发………………………………………………65第3节 北方民族大交融………………………………………………69第4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73A .统一国家的建立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繁荣开放的社会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3 页(共 10 页)19.在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某小组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们的观点应是苻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A .前秦实力弱小B .前秦兵力分散C .苻坚骄傲轻敌D .民 矛盾尖锐 20. 右侧 图文材料共同说明《晋书·食货志》记载A .西晋政权短暂统一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B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C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谷帛殷,几乎家给人足矣。”东晋青瓷鸡首壶D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21 .某同学用“政权分立”“江南开发 ”“北方民族大交融”几个关键词,概括 中国某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该时期是A .史前时期B .夏商西周时期C .秦汉时期D .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 .右侧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的影响是A .统一了黄河流域B .促进 了民族交融C .巩固了北部疆域D .开发了江南地区 23 .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A .结束分裂,短期统一B .开创 了新政治制度 ,为后世沿用C .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D .爆发 内乱, 少数 民族政权推翻 24. 右 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A .陈B .宋C .东晋D .前秦 25 .某校同学研究学习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用以下关键词:钟繇、楷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魏碑等加 以概括,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A .书法艺术B .绘画艺术C .雕刻艺术D .舞蹈艺术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4 页(共 10 页)第二部分本部分共4题,共50分。

26. (13 分)中华传统文化材料一在“有出虹 自北饮于河”刻中,记载了在商朝的某一天,在太阳偏西时分,天空中自北向南划过一道彩虹 。商人认为虹是一种有两个头的怪物,横卧在大河上图1“有出虹 自北饮于河”刻辞卜骨 就像在饮水一样 。及其上的甲骨文“虹 ”字——摘编自《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甲骨文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揭示出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 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甲 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笔 具有的书法要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以后书学的流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和共同 心理。——摘编自宋镇豪《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甲骨文遗产》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虹 ”属于哪种造字方法 ,(1 分)并分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的原因。(2 分)材料二图2 居延汉简图3 错金铁书刀(东汉)图4 旱滩坡带字纸(东汉)1930 年发现于内蒙古书刀是汉代的文房重宝之 旱滩坡带字纸采 用 A 改进后西部额济纳旗居延地 一,常与笔砚简牍等文房用的造纸工艺所造,虽然已有残区,是记录兵器及屯军 具同时出土破 ,但纸面均匀细薄,纤维组织用品的器物簿紧密,精致之感跃然纸上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 以下内容:①联系图2 ,推测 图3 在当时的用途 ;(2 分)②写出图 4 中A 处的人名:;(1 分)③结合历史或现实,说说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 分)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5 页(共 10 页)材料三中华优秀人物姓名:时代:事迹 :贡献 :李冰石像张仲景像祖冲之像(3 )某班正在策划中华优秀人物事迹展,该班同学为相关历史人物设计了如右上图的宣传名片。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将其宣传名片的内容填写完。(3 分)........材料四 先秦时期思想言论节选 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仁者爱人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4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承载着 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2 分)27. (12 分)探寻文物里的历史材料一 先秦青铜器概览①战 国铜壶②西周早期利簋③春秋吴王夫差矛④商后期司母戊鼎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簋腹 内铭文记述周矛上刻有铭文“吴该 鼎是迄 今 世界上图案武王牧野伐纣过程王夫差 自作 用鈼”出土最重的青铜器(1)将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按所属历史时期排序 。

(1 分,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件青铜器,从两个视角说明该青铜器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 分)........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6 页(共 10 页)材料二 小钱币、大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所构建的繁杂的货币体系被看作是国家分裂、动乱的象征。秦统一六国后,以立法形式将货 币铸造权、发行权和流通管理权收归 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斩断诸侯残余势力的经济命脉,促进 国内各个地区的经济联 系。秦统一货 币的形制为之后的货币体制产生深远影响。——编自赵瑞 《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初探》秦朝统一货币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秦朝统一货币的历史过程(2 分),并分析秦朝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2 分)材料三 丝绸与中外交通A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的丝织品红地对人兽树纹锦袍(局部)图中 A 地是位于新疆尉犁县的营盘墓地遗址,这个墓葬时代为汉晋之际。墓地 出土的棺木 中葬一名年轻男性。他头枕汉代丝绸包裹的鸡鸣枕,身盖淡黄色绢衾,身 着红地对人兽树纹锦袍。锦袍 中的人物均是男性、卷发、高鼻、大眼,人物姿态各异, 手持矛、盾、剑作格斗状;树为石榴树,是生长在波斯、中亚一带的植物;树下人物 造型受到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锦袍上的整体纹样体现出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 融合的艺术特征。

——编自周金玲 《营盘墓地出土文物反映的中外交流》 (3 )依据材料三,写出营盘墓地出土的丝织品中凝聚 了哪些文化元素? (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织品凝聚多种文化元素的原因。(1 分)(4 )文物可 以形象地见证一段历史。综合以上探寻,你认为对文物的研究可 以从哪些方面入手?(2 分)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7 页(共 10 页)28. (12)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一时期粮食蔬菜新石器黄河流域 :以粟为主黄河流域 :白菜、芥菜等时代长江流域 :以稻为主长江流域 :葫芦、菱角、蚕豆等北方:小米、小麦等都有不同品种,陆生蔬菜有韭菜、萝 卜、荠菜等;并且 出现了多种杂粮商周时期水生蔬菜有莲藕、水芹等;南方: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多品仅 《尔 》记载蔬菜就有20 多种种稻米和高产量的芋艿等杂粮增加 了荞麦、青稞 、糜子、高粱、 天山南北的蔬菜和葱岭 以西的紫两汉时期多种豆类等葱 (洋葱)等陆续传入 内地——整理自林乃燊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1)依据材料一,概括从新石器时代到两汉时期有关 “食 ”所体现的特点。

(2 分)材料二 西汉前期的漆质饮食器具主要以实用为主,其装饰 简单大气,无过多装饰。西汉中后期的漆质饮食器具的外形上开始追求繁复的装饰,由于经过 了早期的国力恢复,西汉中期整体安定,经济繁荣,所 以漆器饮食器具逐渐走向贵族化的审美风格 ,成为王公贵族的身份 象征,此时器物开始承载了权利与礼制的变化。——摘编自颜焕 《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研究与创意设计》(2 )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汉漆质饮食器具的变化,(2 分)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 分)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有一种叫 “羌煮貊炙”的食物。羌和貊都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据 《齐 民要术》讲,羌煮是中原人仿照羌人将精选的鹿肉煮熟后切成块,蘸着各种调料制成的浓汁吃。貊炙是貊人发明的一种烤乳猪,汉人仿其做法,用火慢烤乳猪,一边烤,一边往上洒酒和抹油 。——摘编自《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3 )依据材料三 ,写出《齐 民要术》的作者,(1 分)并分析 “羌煮貊炙 ”所体现的时代特征。(1 分)材料四学派代表人物关于“食”的观点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 国珍怪异物。(译文:不穷极墨家①五味的调和与气味芳香,不罗致远方国家珍贵奇异的食物。

)——《墨子 ·节用》老者衣 帛食肉,黎 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让黎 民百姓得到温饱,能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自②孟子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孟子 ·滕文公下》(4 )依据材料四,将表格填写完。(2 分)任选其中一位代表人物,概括其关于“食”..........的观点,(1 分)并分析该观点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1 分)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8 页(共 10 页)29. (13 分)政治制度 的演变 ·政治局面的变化 ·政治家的情怀材料一燕 (今北京)等地在山水阻隔、交通困难的西周时期,近似于在遥远的边陲安营扎寨 。每一个封 出的诸侯 国,既是就近控制 当地的军事据点 ,又是代表 西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摘编自胡新生 《周初大分封与宗周礼制的传播》周初分封诸侯 国示意图(1)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政治制度名称 。(1 分)依据材料一,分析其作用。(2 分)材料二郡县作为遍布全 国的统治机构,承上接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由中央任免郡县主官,使中央政府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和集 中力量得 以强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在南越 、河套地区设置郡县,能有效地掌控新征服地区,完成从军事占领到行政统治的转 变。

郡县制开创 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先河,虽后世有所损益,但基本框架并未改变。——摘编自黄栋 法《秦朝实行郡县图 1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制的原因探析》(2 )将图 1 填写完。(2 分)依据材料二,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 分)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9 页(共 10 页)材料三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志》:家家丰足,仓库盈溢。《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蜀都赋》:(成都平原)黍稷油油, 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粳稻莫莫(茂密)。.. 人肠。《文献通考》:(孙吴)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3 )依据材料三 ,概括东汉末年至三 国时期政治、经济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2 分)材料四《史记》记载:变法前夕,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纷纷反对 ,认为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则认为“治世不一道 (办法),便 国 (对 国家....方便)不法 (仿效)古。”.. 《魏书》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涉及),善谈 《庄》《老》,尤精释义。.. (4 )政治家的个人品质与修养影响着改革的推进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位政治家,谈谈你 的认识 。(2 分).....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 10 页(共 10 页)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3.1 一、选择题 (每题2 分,共5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D B A D B B C B C A C D B D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B B D C C D B A C A 二、综合题 (26 题13 分,27 题12 分,28 题12 分,29 题13 分,共50 分。

) 26. (1)造字方法:象形。(1 分)原因:甲骨文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甲骨文是研究汉字、汉语言语法的重要素材;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滥觞;甲骨文是研究商代自然天象的重要资料。(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 分)(2 )①简作为书写材料有很多不便,如果书写时发生错误,人们只能用书刀将原字从简上削去,重新再写。(2 分)②蔡伦。(1 分)③赋分标准:从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两个角度,说明发明造纸术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2 分。赋分示例: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来看,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书写的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1 分)。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来看,纸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用纸来包裹物品。(1 分)(3 )姓名 时代(1 分)事迹(1 分)贡献(1 分)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李冰战国主持修建都江堰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对症治疗;发展了“治张仲景东汉写成《伤寒杂病论》

上一篇: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20位著名书法家
下一篇: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