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级团组织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热潮,深刻理解、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把握和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日常工作之中去。本报特辟专版刊发部分学习者的心得和体会。
弘五四精神 展青春风采
□团芜湖市委 韦秀芳
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引领青年继承五四精神光荣传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承担着重要职责。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战略任务,切实全面贯彻到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有力武器和重要遵循,我们要大力引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共同思想基础。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设计,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把青少年思想引领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引领到党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上来;要积极引领青年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行动,立足本职岗位,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的发展建设中,为社会带来青春正能量;要增强青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魄和胸怀,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今年五四,团市委开展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活动,进一步增进了青年共识,凝聚了青春力量,展现了青春风采。
青年是振国兴邦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各个岗位的骨干先锋。“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幸勿姑息迁延,韶光坐误”。我们要积极引领当代青年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定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笃实追求伟大梦想的脚步,赓续五四精神光荣传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正确“三观”是精彩人生的前提
□团芜湖市弋江区委书记 王 婧
习近平总书记于五四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充分说明了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的思想观念引导着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三观”是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导向、评判的无形标准,也是青年个人精彩人生的前提。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以扣扣子作比喻,富含哲理,意蕴深刻,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三观”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为广大青年如何看待人生、选择人生指明了奋斗方向和取得成功的正确路径。
正确“三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作于易,作于细,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作为青年人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落实于日常的行为准则,定能不断锤炼品格、增进修养、提升境界,实现更加高远的人生追求。
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化,外部环境鱼龙混杂的复杂性,激烈竞争的压力,升学、择业、择偶等现实问题的考验,总会让青年的理想、信念等受到挑战,能否坚持理想信念,能否用行动执著追求,能否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走出疑惑,超越平庸,突破自我,作出无悔青春的正确选择则更体现在青年是否用好了“三观”这把开启精彩人生的总钥匙。
人生的道路不会全是坦途,总有高峰、谷底,放眼望去哪代人的青春不是伴随着大时代的变迁而激荡起伏。作为个人的小时代,正确的“三观”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大时代中始终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步子坚定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马克思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作为青年,我们要用正确的“三观”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激扬的青春时代,开拓人生,奉献社会,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炼就明辨是非能力 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
□团芜湖县委书记 汤雪峰
习总书记于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做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要求广大青年,一要勤学,二要修德,三要明辨,四要笃实。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为青年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共青团作为青年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责任为青年的成才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必要的条件。基层团组织不仅要炼就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做好青年工作,要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青年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更好地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做好服务。
首先,要不断自我“充电”。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经济和社会在不断发展,促使着我们要不断自我学习,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与本地的现实情况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中应该保持青年对学习应有的激情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自觉地将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去,为青年做榜样。同时,将学习常态化、深入化是基层共青团干部的必修课。
其次,要注重品德的修行。党的干部选拨条例明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作为共青团的基层领导干部,注重自身品德修养是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在修养私德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党性,公德的修养。
再次,要炼就把握全局的本领。作为基层团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懂得“靠前站位”与“顶层设计”的顶层思维保持统一,在当下层面能够把握住全局和方向。青年是一个焕发青春活力的群体,他们处于成长、成熟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多媒体网络资源的介入,青年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炼就基层团组织干部的全局观念,尽量让自己“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将全县的青年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将青年的成长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将青年的成才统筹到国家的复兴中来,引领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自己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最后,要能够俯下身去。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自觉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精神,深入到全县的青年中,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务实是创新之本”。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到最好的设计和试行方案。同时,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尤其要主动地将工作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新芜经济开发区作为芜湖县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大量的青年企业家,团结和引领青年企业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支撑。
知行合一
□团南陵县委副书记 宁 佳
习总书记五四期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用这样一句话来强调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性,“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确,青年是一个人思想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也是勇于革新、锻炼自我的时期。纵观我国近代史,有志青年数不胜数。辛亥革命前,发动浙皖起义的领导人秋瑾年仅32岁。李大钊参与领导五四运动时只有30岁。再看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仅28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青年领袖,主导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不同时期的青年肩负着不同的历史重任,历史上的青年给了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看清自己。当代青年生活安定、衣食富足,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作为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回顾近代青年奋斗历史,直面当代青年现状,更能感觉到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与艰巨。
共青团工作面广、覆盖宽,首位工作应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青少年共识。具体体现在教育、引导上,落实在一言一行上,总而言之,做到知行合一。要突出抓好青少年理想信念引领教育,坚持正面灌输,突出榜样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团、队日活动中;要注重强化实践,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奉献精神,引导青年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传递正能量;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力量,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发出青年“好声音”;要充分理解、尊重青年思想,积极听取青年心声,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团结、凝聚青年。
大学生以“三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安庆师范学院团委书记 鲍硕来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青年共度五四青年节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习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是共青团推动新形势下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武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主体、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冲撞的群体,价值多元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反思、裂变、更新和重塑的转型时期,高校既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引领社会潮流的风向标。因此,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培育和实践路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化、青年化和大众化。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结合时代需求,结合高等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我认为,高校共青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具体内容,从修身教育的主要层面——“修德,修智,修行”上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修德教育是根本,融入修智教育是核心,融入修行教育是关键,三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实施路径,在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探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修身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促使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梦想与祖国梦想结合起来,自觉成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觉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报记者张仲磊整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