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研究 教材研究 ☆日本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比较● 熊守清日本是比较重视历史教育的国家 , 历史课的设置比欧美一些国家要早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 日本的历史课是单独开设的。战后 , 在美军占领当局的影响下进行教育改革。1947 年日本政府颁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 实行“六三三制” , 即小学六年 , 初中三年 , 高中三年。新学制颁布后 , 文部省也制定了《学习指导要领》 , 把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各课融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社会学科”。小学六年学习“综合型的社会学科” , 六年级多学历史内容 ; 初中三年学习“分科联合型的社会学科” , 即地理、历史、公民三学科实行分科学习 ; 高中三年学习“科目关联型社会学科” ,即必修“现代社会” , 选修地理、日本史、世界史( 1989 年颁布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时 , 把世界史列为必修课 ) 、政治、经济、伦理等课中的两门课① 。日本虽然把历史课合并到社会学科 , 但它采用“合中有分”的形式。这既考虑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 又防止了历史知识的孤立性和狭窄性 , 使社会学科的内容具有日本的特点。下面拟就日中两国历史教科书制度、编写、内容结构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一些比较。
一、从国定制转向审定制日本的教科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由国家统一编写的。战后改由民间编写 , 文部省审定。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 , 中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 , 必须经文部省大臣审定方能出版。具体方法是先由文部省制定教科书审定标准 , 民间出版社依此标准 , 约请作者进行编写 , 然后送文部省审定 , 通过后才准予出版。学校从审定的几种或十几种教科书中选定一种作为学生用书② 。为了审定教科书 , 文部省设置教科书审查官 , 专门负责书稿的审查 ; 还设立教科书调查审议会 , 下设九个分科审议会。其中历史教科书是由“社会分科会”负责审定。这九个分科审议会的委员均由文部省大臣任命 , 成员主要由专家、学者和教师组成。在教科书审定手续上 , 实行“三本制”审定程序 , 即审定原稿本、内阅本和样本。具体审定过程是这样的 : 先由教科书编者和出版社向文部省提出申请 , 将原稿本送审。原稿本先由分科审议会审议 , 写成咨询报告交审查官 , 由审查官将审定意见通知编者。编者和出版社据此修订后印成内阅本送交审查官。二次审阅后再通知编者修改。修改后印成样本 , 第三次送文部省 , 由审查官最后审定 , 决定是否可以推荐发行。
样本审定通过后 , 文部省通知出版社 , 将样本送至各地 , 供各学校选用。日本教科书的选用权 , 国立和私立学校由各校校长选定 ; 市立和县立学校 , 归所辖的教育委员会选定。教科书的发行是由民间出版社办理。历史教科书发行单位共有 23 家 , 其中初中有 7个公司 7 种版本 ; 高中《日本史》有 9 个公司 18种版本 ; 《世界史》有 7 个公司 18 种版本③ 。而且还相应出版了一批教师的教学用书和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参考书和工具书 , 以及彩色幻灯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 逐步完善历史教材系列化。目前 , 中国历史教科书也由国定制向审定制转轨 , 编写了六套新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 经国家教委的专门机构审定后出版 , 供不同地区的学校使用。审定制对教科书虽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 但如何具体运行 , 以及在内容审定上该如何把握 , 还有待探究。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时 , 由于受右翼势力的政治影响 , 对如实反映历史的教科书进行干预 , 被审查为不合格 , 或对某些内容作硬性规定 , 从而引发了一场牵涉到亚洲各国的“教科书问题”的风波。本来 , 日本在战后初期 , 经过多次的教育改革 , 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教育的方针 , 在审定历史教科书方面 ,亦能体现这个方针。当时 , 审定大多是订正年代、数字和语句方面的问题 , 有关侵略战争及其危害的史实也基本能够反映。但自 世纪5 年代中期以后 , 加强对历史教科书的统管。· 3 ·©200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