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年仅20岁的男子黄某从9楼摔下,当场死亡。
19日上午,该事件在网络上得到曝光。据曝光微博称,黄某因偷了老板100多万元的货物被老板所雇的涉黑人员殴打,在被打成重伤之后他又被人从9楼扔了下去,造成了坠楼身亡的惨剧。事件一经曝光便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话题曾一度高居微博热搜榜第二位。
19日晚上,微博“@广州越秀公安”发布警情通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也进行了转载。根据通报,之前所谓“死者被殴打并被扔下楼”的情况是不实信息,死者的同事对造谣行为进行了澄清并认错。同时死者的父亲也出面证明,之前网传的“殴打视频”中的男子也并非其子黄某。
▲“@广州越秀公安”发布的警情通报
目前包括老板许某在内的6名嫌疑人已经被刑事拘留,案件也在进一步侦办之中,最终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
对于这个尚未定论的事件本身我们不做太多讨论,而在这次网络舆情发酵过程中出现的“地域黑”现象却值得我们关注。当该事件在网络曝光之后,许某的身份证照片也被传到了网上,其证件上的籍贯哈尔滨却引发了不少网友对于东北人的谩骂,评论区里的戾气变得浓重起来……
▲微博评论区内“地域黑”与反“地域黑”的言论
知著君认为,“地域黑”也是网络暴力现象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常常伴随着一些热点舆情事件的始终,成为无孔不入的梦魇,危害着作为公共领域的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
0 1 偏见之苦:妖魔化下的河南和东北
在层出不穷的地域歧视现象中,重灾区非东北和河南莫属。
广州十三行男子坠楼事件中,涉案人员许某因籍贯哈尔滨而让东北及东北人无辜受到了网友的狂黑。原本以直爽、实在、率性为特征的东北人却在他们口中成为了粗俗、凶悍的“土匪”和“恶棍”。
网络上最近的一次对于东北“地域黑”的集中宣泄就是去年的“雪乡事件”:一位游客在雪乡住店被宰,之后便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文章发表之后,被各种转发并引爆舆论,网友们纷纷将矛头直指东北地域和东北人,说出了许多内容失当的言论,比如“黑龙江人都穷疯了”、“现在的东北人的确越来越让人厌恶”等等。
▲揭露雪乡黑幕的网络爆文(节选)
言者是否无意我们暂且不知,但听者有心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些刺耳的言论伤的是东北人的心,破坏的是东北地区的形象,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搅动着社会的和谐秩序。
与东北同为难兄难弟的河南也被地域歧视搞得不堪其扰。从2005年河南人将悬挂带有地域偏见条幅的深圳公安局告上法庭,到百度输入“河南人”第一条搜索联想便是“河南人偷井盖”,再到“和颐酒店事件”涉案男子为河南人引来网友舍本逐末地对河南人进行辱骂。
毫不夸张地说,上述几个对河南“地域黑”的案例与网络上汹涌的地域歧视言论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各类舆情事件中,尤其涉及到刑事案件之时,如若嫌疑人、施暴者是河南人或事发地点在河南境内,那么网络上常常会进行突出并加以强调。
比如原标题名为《脸红不?货车泌阳高速倾翻,所拉苹果遭哄抢》的新闻,在经某网站的编辑之后标题竟然被改为《河南货车高速倾翻,20吨苹果遭村民哄抢》。之后的事情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有关该新闻的6000多条评论里“地域黑”言论占据了主要页面,这样的现象与评论区发帖处的提示标语“文明社会,从理性发贴开始。谢绝地域攻击”形成了鲜明对比,构成了强烈的讽刺感。
纵观这些层出不穷的“地域黑”现象,我们也能看出其操作的一些套路。
2016年徐玉玉因遭遇电话诈骗而离世,最终抓获的几名嫌疑人中福建安溪人占了大多数,这让曾有“诈骗之乡”之称的安溪再次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该事件发生后,“新华财经”连续发微博称“福建省的四大特产:骗子、游医、造假者、黑社会”,有失公允的话语间充满了地域歧视的意味。
诸如“诈骗之乡”、“假证之乡”、“民营医院发源地”等标签在网络上给某些地方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也让当地人在社交场合上常常抬不起头来。给地域贴标签成了“地域黑”的惯用伎俩,而妖魔丑化某地人也是他们惯用的手段。网络上常见的“河南人偷井盖”、“东北都是黑社会”、“上海人都小气和排外”、“广东人什么都吃”等等都是其中典型的表现。
▲网友原创搞笑短视频《那些我们遇到过的地域偏见》
热点事件的舆论场中对组织及个人的恶意侮辱、人身攻击和地域攻击破坏了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甚至使事件的焦点发生偏移,进而波及到普通受众对于事件整体而清晰的认识,贻害无穷。
那么这些极化失范行为和言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河南和东北为何会成为“地域黑”的众矢之的呢?
02 经济之殇:强势话语压制下的“失语”
“地域黑”现象其实古已有之。深耕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数十载的兰州大学张崇琛教授就认为,在战国时期,《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著作中有关宋国人的一些寓言故事,比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体现了文学中以“宋人”形象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歧视。这些故事中宋国人愚蠢、懒惰的形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地域黑”的鲜明体现。
▲小时候就听过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竟然是古代“地域黑”的代表作之一
除了被黑的很惨的宋国人之外,“杞人忧天”中的杞国人,“郑人买履”中的郑国人也都好不了哪里去。而宋、郑、杞这三国所在的位置又恰恰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内,因此这也成了河南日常被黑的历史渊源。
古已有之的地域文化偏见固然会影响到国人待人处事的原则与思维,但知著君认为对于某些地方常常被黑的现象,我们必须要从当地的经济状况来找寻根源,毕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建国之初的东北依靠得天独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当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共和国的骄子”,诸如王进喜、雷锋等在东北大地上挥洒热血与汗水的普通人也成为时代的楷模。
▲王进喜及其所在的大庆油田成为那个年代东北重工业繁荣发展的缩影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原本依靠重工业热火朝天发展的东北地区难以迅速抽身跟上转型步伐,进而经济出现式微。知名学者葛剑雄认为:
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由盛转衰、由中心而边缘之后。
这句话套用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历程上再恰好不过了。
与东北有着同样被黑遭遇的河南则是占齐了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覆盖全国多种日常行业的三个罕有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有很大的几率碰到从事低端产业的河南农民工。而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决定了其个人的形象和素质,再加之他们的到来加剧了当地人的就业压力,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对于河南人的歧视与偏见。
深受经济衰落拖累的东北和河南成为了“弱势”一方,而弱肉强食的舆论场则用一种咄咄逼人的强势话语对它们形成了压制,进而使其“失语”。
原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曾说:
河南的形象问题不抓不行了,我们这届班子,如果能把河南的形象树立起来,就是对河南人民最大的贡献。
由此可见,对于河南正面形象的建构已经得到了为政一方的“父母官”的高度重视,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也不言自明。
尽管我们看到不少河南人常常在涉及“地域黑”的言论之下进行回击甚至幽默的自嘲,但“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未来仍旧是任重而道远。因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若想摆脱“地域黑”带来的刻板印象绝非一日之功。
03 网络之痛:群体心理影响下的失序
在广州十三行坠楼事件当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在网络影响之下,社会群体对于地域偏见的形成和推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微博关于涉案人许某的话题讨论已达36.1万
这次事件因有人伤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重视,人们在为年轻生命的消逝抱以巨大同情之时,又对老板许某的做法产生了质疑与愤怒。从19日上午事件曝光到晚上官方给出通报,这段官方舆论引导缺位的时间里,激愤的人们找不到“减压阀”进行宣泄,而许某的东北人身份恰好给人以可乘之机,在情绪化传播的影响之下,对东北的“地域黑”又一次在舆情热点事件中生发出来。
在这次涉及“地域黑”的诸多言论中,有广东当地网友愤愤不平道“一个东北女人竟然能在广东如此横行霸道”。这样的言论也属于强烈的地域歧视倾向,从侧面体现出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心理对“地域黑”的影响作用。
群体的认同与归属多以正向字眼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但如果在社交网络环境下不加以注意和控制,也往往会产生群体极化等不堪设想的后果。在十三行坠楼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死者的家乡潮汕地区人民的团结精神,这正是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然。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当然感到十分欣慰,但也不得不警惕这种“双刃剑”般的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传潮汕商会就十三行男子坠楼事件进行讨论的视频
古已有之的地域歧视在网络的影响之下,变得传播速度更快、辐射人群更大、影响力量更广,在群体心理的作用下引起了许多舆论失序的现象。“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网络舆论既为“地域黑”的跳梁小丑准备了可供施展的舞台,又为化解地域偏见铺筑了便利的康庄大道。在当前我们可能无法避免地域偏见,但我们却可以有能力减轻偏见所带来的伤害。
04 结语
上世纪30年代,作家易君左写了一本《闲话扬州》,当书中谈及扬州的风土人情时,却说扬州女人水性杨花,多出妓女。这一下子点燃了扬州人民的怒火,最后诉诸官司,作家自知理亏,只好道歉赔款,出书的中华书局也破财消灾,这才安抚住扬州人民。
▲《闲话扬州》书影
当前我国在网络舆论监管上仍需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并不代表网民就可以在网络空间为所欲为。“地域黑”也好,人肉搜索也罢,网络暴力的施暴者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因为在任何时候,对他人以偏概全的攻击和谩骂都是要负责任的。
最后,还是希望广州十三行的这次事件能够早日真相大白,真凶得到严惩,还死者一个公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 张爱玲,逯杉楠:《“后真相时代”的地域歧视传播——以东北人的形象传播为例》,《传媒》,2018年7月(上)
2.岳伍东:《报纸新闻报道地域歧视与妖魔化河南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张崇琛:《“宋人“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域偏见》,《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4.知乎用户“王子君”在《为什么中国地域黑总抓着河南和东北不放?》中的回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