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以社会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

以社会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

以社会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以社会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赋予高校社会实践新的使命和任务。具有深厚思政教学研究底蕴的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重要契机,在如何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的思考中,不断探索实践育人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实践主题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构建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在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的同时做到有效育人。

重视乡村振兴背景下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智力支持。学院以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为端口,通过建设社会实践中心、专业见习基地、志愿服务站等载体对接高校自身潜在教育资源、智力资源,搭建多元专业性平台,探索“校地”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

学院联合溧水区共同开展“新发展理念在溧水的生动实践”调研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石山下村、石头寨村、红色李巷等地。在调研中加强与地方的科研项目合作,有效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先后与栖霞区、阜宁县等地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促进社会实践育人纵深发展;选派学生参加校研究生支教团,让学生在支教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积累实践经验、助力乡村振兴;组建红旗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驻点乡村小学和社区,开展主题突出的思政宣讲活动,坚定人们振兴乡村的理想信念,引导和助推学生实践路径向乡村下沉,让学生走进田野,扎根现实,关注社会,陶冶情操,增长才干,锻炼毅力;选派教师参加基层挂职锻炼,让教师在投身实践、亲历劳动的过程中体悟劳动智慧,彰显劳动价值,认清自己肩负的乡村振兴使命与担当。

重视乡村振兴背景下实践育人保障体系建设的质量

乡村振兴是一项现实任务,需要解决众多复杂而紧迫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久久为功。学院紧跟乡村振兴战略走向,在队伍和阵地建设方面构建科学合理、运转有效的保障体系。

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构建以教师为领头的专业团队、动态孵化和培养的长效机制,配优配强实践团队,利用对口援疆等形式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不同学科交叉的合作实践模式,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践方案,切实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一镜还乡”江苏省大学生微视频创作大赛,讲述青年自觉助力乡村振兴的作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获得二等奖。

在阵地建设方面,学院以产学研一体化为方向推动阵地建设正规化、专业化,先后在栖霞区、江宁区挂牌成立实践中心,重视学生实践归属感,同时构建起“校地”合作的常态联系机制,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增强实践获得感。

重视乡村振兴背景下实践育人内容建设的质量

高校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渗透运用到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把论文书写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为此,学院加强乡村振兴课题调研,精准把握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中心”科学规划实践方案,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不同主题的调研。调研注重内容,强化效果导向,让学生在乡村实践中真正感悟农村,走近农民,懂得农业,增强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和把握,切实把自身所学所识转化为推进实践深度和广度的强大动力;将乡村振兴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使实践育人效果体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学院通过不断创新育人路径,将持续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内生动力,以社会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

(俞 鹏)

(广告)

SourcePh">

上一篇: 北京市皇城历史文化街区等30个街区入选
下一篇: 江西九江入列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