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经济上的新要求就是必须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经济上的新要求就是必须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这一手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有为政府、理性政府,形成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劳动者获取新生产技能的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着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种新要求就是:“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一、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目标前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而,如何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产品,成为这一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的主要任务。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三大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十四大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的“到2010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这一阶段探索的理论成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基本理念。模仿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实现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但这种模仿和学习也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两级分化矛盾带入了中国。这种矛盾内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主体对利润的无止尽追求。

由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是一种效率至上理论,从短、中期看,这种效率至上确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从长期看,这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单一经济体而言未必是最有效率,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最没有效率的一种制度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发展来看,基于分工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各个部类、生产和交换、消费和积累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比例,这种比例一旦失衡,自由放任的市场只会加重这种失衡,而不是反之;最终引发金融或经济危机,因而这种短期或中期内的效率是以长期内低效率甚至没有效率为基础的。另一方面,从二战后拉美和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来看,一旦比例失衡引致经济增长出现问题,比国有企业拥有更高效率的私有业主,为了保证自身资金的安全和锁定既得利益,就会大规模向其它相对安全的国家转移资产。私有业主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比国有企业拥有更高的利润率,体现在资本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占有更大的份额。这样,短、中期内,私有企业的大量涌现和迅速发展确实提升了整个经济体的生产效率。但从长期看,短、中期越有效率,最终从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财富就越多。对这些发展中国家而言,短、中期的效率必然导致长期内低效率、甚至没有效率。西方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矛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目标相背离。因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必要的扬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

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生产方式上,始终使生产处于不断的技术变革之中,实现创新驱动;一是在分配方式上,始终使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在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中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

(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价格信号,让资源向更有效率的部门和单位流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不二法门。这种效率在微观上是单个企业有更高的利润率,在宏观上是居民有更高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单个企业拥有更高的利润率必然会导致企业进而行业收入分化,拉大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人均收入率的增长是一个总量数据,在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形下,人均数据可能依然亮丽。因而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不讲公平只讲效率的理论。当然西方经济学家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具有内洽性。当一个行业或企业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时,市场的价格信号就会引导逐利性资本大量进入,从而增加该产品或该类产品的供给,最终市场的力量将会使资金的流入在获得市场平均利润的状态进入均衡。反之则反是。当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劳动者能获得超过其它企业或行业的自身市场价值时,理性人的假定就会发挥作用。那些希望获得更高社会定价的劳动者积极提升自身劳动技能,从而得到更高的市场价值回报。那些不愿意付出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的懒人,理所当然的该被市场淘汰,这是一种更合理的公平。所以有“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的俚语。但这些理论忽略了现代生产技能的提升以必要的知识为前提。而这种前提知识的提供,来自于市场之外的力量——政府。没有理性政府的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个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理论,而且这种效率的有效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和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正相关——也会大打折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十八大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一理论阐述的最终成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借鉴和完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服务的。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兼得。这既是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一种完善,也是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一种“扬弃”。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必然选择

(一)建立一个强大的有为政府、理性政府。

建立一个有为政府、理性政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要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好的选择是自由放任。政府管的越少越好、干预越少越好,积极鼓吹小政府、弱政府、强社会的格局。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有为政府、理性政府。所谓建立有为政府就是建立有利于市场资源配置的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所谓建立理性政府就是政府决策者必须是由一群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没有任何私利、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的社会精英。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规则经济。所有的个人、法人、团体、政党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有效运行。具体而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尽可能地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至少需要明确的产权规则、合同规则、企业规则、交易规则和劳资规则。这些规则是市场经济能够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些规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如果从意大利弗洛伦撒第一部规范市场行为的法规算起,以欧洲的英法等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是经过了近千年的自由发育才逐步成熟起来的。即使德、美这些相对英法来说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在经历了政府的不断干预,历经数百年才逐步成熟起来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逐步探索,踉跄而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逐步形成完善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近千年、数百年才逐步形成的有利于市场有效运行的法规,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在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合理成分基础上,有条不紊地推行相应的法律条款,及时根据市场运行情况来调整和完善这些法规,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特有的问题加以关注和解决。因而没有一个强大的、具有非凡执行力的政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将远远不能适应为人民谋幸福、民族谋复兴的步伐。

同时,经济结构、比例的失衡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行的必然结果。在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经济并行的中国,如果没有一个超然于各利益集团和阶层之上、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和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府存在,并及时对各种失衡进行有效的干预,仅仅寄希望于厂商和居民的自我理性来实现整个社会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均衡,必然会重蹈资本主义每隔一段时间就必然会发生金融或经济危机的覆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一丝一毫自身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任免制度和从严治党的举措,在最低限度上确保了每一个能进入到领导层的精英属性。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宏观均衡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宏观干预的主观臆断,为宏观干预的时间、力度和方式提供更多可量化、可观测的指标,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和公平的兼得提供了必要手段和前提条件。

(二)形成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逐步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技术进步机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发展壮大的阶段,都是在成熟技术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阶段,即资本家和广大劳动者财富共同大幅增长阶段。所谓的“美国梦”本质上是技术进步带来整个社会财富增量快速膨胀的必然,而不是西方经济学鼓吹的基于自由市场的必然。要同时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广大劳动者市场价值最大化基础上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技术进步机制,从市场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此,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从创新和环保两个角度切入来实现“刃锋均衡”的常态化。为了有效地推动创新,尤其是企业创新,各级政府在每年有限的财政预算中都安排了大量的专项资金。目前的关键,不是安排的资金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各级政府该如何用市场的方式来用好科技引导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如何有效地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建立以社会资金为主的科技产业资金池,并能通过这些资金的运用来消除不确定性引起的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供应不足的问题。

如果说创新扶持政策是弥补微观主体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那么环保就是约束微观主体的行为。通过严格的环保政策和环保法令,将那些没有能力、没有意愿,以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利润空间拓展的企业隔离在市场之外。并对那些环保优秀的企业给予市场认可的奖励就能有效的促进广大厂商不断地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技术。

(三)提高劳动者获取新生产技能的能力。

劳动所得是目前中国极大多数公民收入的唯一来源。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获得感,提高劳动者的财富增量。提高劳动者的财富增量,既有最低工资保障、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措施,也有适应效率不断提升的市场经济内在的运行方式。从根本讲,劳动者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方式的财富增长才是持续的、健康的、更有公平获得感的。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劳动者要获得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方式的财富增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劳动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达此目的,政府就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提升广大劳动者就业质量作为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

依据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核算公式,国民收入可以分为劳动者报酬、税收、固定资产折旧、资本利得四大部分。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要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就只有在减少税收、固定资产折旧和资本利得这三个方面寻找空间。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条目下历年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近些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税收和固定资产折旧没有任何减少的空间。这样,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只有让资本所有者主动让渡资本利得的份额,这无异于与虎谋皮。但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史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生产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不断提升,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较高技能的生产者,开始不断让渡资本利得在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西方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从本世纪初的30%多一点攀升到2016年的60%左右。而我国目前还不到50%。这表明,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是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手段逼迫资本所有者不断让渡资本利得的有效措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方略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就业质量来实现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如何有效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明了方向。

(四)确保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

由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法则,单纯依靠既定法规下的市场自发行为,必然会导致经济失衡。因为在单一经济体的内部和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于市场竞争的商品生产者最终只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甚至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在这种情形下,对利润无止境追求的厂商,就会利用劳动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和不及时来获得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使消费者很难在劳动市场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会越来越倾向于资本所有者,尤其是大资本所有者。此时,私有制企业的效率越高,意味着这些企业主在单一经济体内部的社会财富分配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高。最终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积累和消费、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失衡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时,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没有任何个人或集团私利的精英政府的存在,就成为维持市场有效均衡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的领导者,作为以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唯一己任的政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幸福必然无所归依,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同时,历史也证明,什么时候共产党的纯洁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然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曲折。目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而如何确保党的纯洁性,坚定不移的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我们才能确保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沿着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上一篇: 导读: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下一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