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儿童教育心理学 读书笔记 摘抄 阿德勒 豆瓣评分 7.4

儿童教育心理学 读书笔记 摘抄 阿德勒 豆瓣评分 7.4

儿童教育心理学 读书笔记 摘抄 阿德勒 豆瓣评分 7.4《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

儿童教育心理学1—惜文读书笔记

第一章 导论了解儿童

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外界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年人正确地了解自己的爱憎分明已属不易,更何况了解儿童,要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他们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每个人都根据他对事物的看法来调节自己,但他的看法有些是正确的,也有些是错误的。

所有儿童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

社会情感需求

儿童的父母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紧密联系,若是这样,孩子势必不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的表现。

如果父母没有告知过儿童他们应该怎么和别人相处,那么,孩子在入学时就会感到孤立无援。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出儿童逐渐失去信心,取而代之的是气馁的情绪。他们回避有意义的行动和任务,拒绝脚踏实地地追逐成功,而是寻找自由自在之道和成功的捷径。

僵硬、独断的教育只会使孩子疏远他们的教育者,于教育意义和教育成果而言毫无成效的。

我们想要了解他的人格特征,并不是通过他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是通过他在环境中的行动来表现分析他的人格特征。

我们认识到,一个人的有意思的思想和无意识的动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

更能表现出其真正的自我的三个关于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

个人生活目标具有决定意义。它决定了这个人的生活方式,并反映在这个人的行动上。

儿童一旦遭遇到生活问题,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是否具有社会情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

儿童做的每件事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想要理解他所做的事就必须先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当一个儿童陷入新的困境时,他的行为会局限在他自己错误的认知中,认识到这一点同样也很重要。

行为模式逻辑

我们对待客观事实的态度和看法是我们行动的基础,也是我们人格构建的基石,因为观点指导行动。

学校必须学会把儿童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视为有待雕琢的璞玉。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判断、评价特定的行为。

第三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比将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而言,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的品质。

自卑与超越

心理健康的儿童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就自己的优越感。

一味争强好胜会摧毁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将要面临的困难。

雄心勃勃的儿童只关注最后的结果,即人们肯定他的成绩。如果成绩得不到肯定,他们就不会感到满足。

在很多情况下,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远比马上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

保持平衡

左撇子儿童的特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给与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否则我们无从判断孩子的能力和潜力。

拥有雄心的孩子时常处境艰难,是因为他们评价的标准只局限于是否获得成功,而不是根据他们是否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来判断。

因此,将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毫无益处,我们更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勇气、坚忍和自信的品质,要让他们学到,面对困难毫不畏缩,把遭遇的挫折当做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如果我们能以温柔、关心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与才智。

学校的教育

如果教师一开始发掘到孩子的发光点,并且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同样的成绩,那么教师的任务也会轻松很多。

我们应该记住,家长刻意的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种特别关注,孩子会将自己当作一种被展示的试验品,并将责任归结在操纵者身上。

第四章 正确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有建设价值和有益的方向,并确保孩子的努力追求给他们带来的是精神监控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灾难。

有益的标准

每一个值得炫耀的成就都是符合社会正向价值观的。

教育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或者说,要加强孩子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感。

有必要教导儿童不要将生命中的经理看成独立事件,它们在生命中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件都是存在于自己整体生命的背景之下,孩子要解释当下的事情,只有将遗忘的事情联系起来才能得到结果。

使用特权的小手段

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阻碍他们面对困难逃避困难的借口。

一些爱哭的孩子存在相同的心理:哭喊和精神紧张都是他们获取特权的手段。

过度纠正和治疗的恶果

我们可以得出口吃的原因并不在于外部环境,而是在于他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结论。

当劣势成为一种防御机制

口吃孩子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孩子更喜欢依赖别人,并想以自己明显的劣势来赢得优势地位。

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在每个人身上,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并存的。因为自卑我们才会去追求优越感,我们企图通过努力追逐来获得成就以消弭自卑感。

自卑情结中的恶性循环

孩子的种种行为不当被当作一种疾病,这只是他们自卑情结的一种表现,或者是他们追求优越感时方向偏差的一种警示。

我们要与孩子建立友好关系,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身体感到自信,使他们相信,只要有毅力和勇气,他们就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

消极语言会剥夺孩子的希望

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错误无异于对误入歧路的孩子恶语相向,断言他们以后肯定会变坏。

以为用羞辱的方式就能纠正孩子的行为是谬论。

一个懦夫总是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蔑视或贬低。他终日生活在敌意之中,从而形成多疑、嫉妒和自私的性格。

如果一个人追求卓越的手段不是成就自己而是贬低别人,这就充分证明他是一个怯懦的人。

无论别人是做错了事,还是成绩不够优秀,我们都不应该轻视他们。否则,就会造成孩子的自卑情结,使孩子丧失对生活的勇气。

自卑的表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根据别人打量自己的方式来判断他对自己的看法。

所有这些生活成见都促使儿童认为,他的确处于弱势地位。

如果孩子在进步的路上出现了阻碍,那就应该向他阐明一个道理: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心怀怨恨的孩子试图通过欺压弱小来补偿他们的无力感。

第六章 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

影响儿童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客观环境,而是儿童对外在环境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身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看法。

儿童对外在环境的评价

我们不要期望孩子会按照成人的判断标准来行动,期待他们永不出错,而是要认识到,孩子在理解自己的处境时会经常发生错误。

忽视与溺爱

孩子所制造麻烦的这些行为只是为了得到某个人的注意力。

儿童的智力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环境决定的。不幸的是,哪些精神发展顺利的儿童往往会被预先从事脑力劳动或对素质有高要求的职业,而那些精神发展迟缓的孩子则会被安排到体力劳动的职位上。

社交中角色扮演

任何一种冷酷的行为背后都藏匿着某一个秘密弱点。

有收集物品爱好的孩子,其实是在显示他们想增强自己能力,超越别人。

我们可以认为孩子刻意贬损别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为了抗衡那些对孩子有害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下手段:帮助孩子为成年人的角色做准备,对孩子进行早期性启蒙教育,父母与孩子建立友好关系。

避免让孩子与死亡不期而遇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白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

父母不应该用浪漫美化现实,也不应该用悲观的词语来形容这个世界。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一科目比如音乐或绘画获得成就,我们应该借此鼓励他们在其他领域也多家尝试。

如果孩子到了16岁的时候依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们应该给与他们相应的帮助。

第七章 社区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婴幼儿和接受教育的儿童时期是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阶段,也是人生中最需要保护的阶段,是促进和培养社会情感的最佳时机。

儿童对社会情感的心理诉求

现实中,对社会大群体有益的作为总是会受到大众的赞美,而不利的事物势必遭到社会的唾弃。

社会情感直接影响逻辑和语言能力

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考虑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用对方不能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必然做不成任何事情。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成就

环境所产生的坏的影响最终导致孩子犯下错误。

为了弥补自己力量上的不足,幼子往往会使出全力以达到或超越自己的哥哥。

一个内心非常渴望超越别人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更加容易被伤害。

家中第一个孩子的共性

我们在研究中会发现长子的性格特征,通常他们相对保守,崇尚专制和权利,认可规则的局限,对权位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痴迷。

四五岁孩子的观念会一直在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影响作用。

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正

如果在童年时期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得到矫正,那么他长大后的行为模式将很难改变。所以,对儿童的教育应该及早进行。

儿童的自动定位

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会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行为模式。

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法则来教育大多数的儿童。

儿童行为和内心的背离

一个孩子可能会用行为良好来满足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但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我们就不能担保这种良好行为能够保持下去。

孩子身上所具备的性格特点、生活风格以及他的情感发展,无一例外地服务于追求优越感、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和提高自身价值的行为。

我们通常可以发现,藏在冷漠背后的,往往是一颗颗异常敏感、脆弱的心灵,他们的冷漠只是为了规避伤害与痛苦。

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看待世界非黑即白。

理想化的思维方式

白日梦里的幻想不过是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一种回避的手段罢了。

我们要记住,对待孩子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千方百计地向他们解释现实生活的意义,以此拉近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第九章 作为儿童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人格发展不是僵硬的机械决定论,而是不断持续发展的。

儿童的对抗行为

当孩子进入新环境中,他隐藏的性格就会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惩罚手段,那么,这将成为他继续反抗的理由。

孩子微行为中的信号

一个孩子如果行为出现了偏差,那往往是因为他设置了错误的目标。

对新环境的不适

一个新环境能够测试出孩子对新生活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

孩子丧失自信具体表现就是他不能适应学校生活。

贸然地向儿童解释性方面的问题,会使孩子陷入困惑。

性别不平等带来的伤害

我们的文明明显倾向于男性,它承认男性优越论。

关于女性不能做出非凡卓越的成就的论断是毫无价值的。

人的性情、脾气和情感一般都被视为第三特性。

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书本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培养他们美好的心境更重要。

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孩子是否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喜欢自己的教师。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是唤醒孩子兴趣的人,她在指导孩子把兴趣引向积极健康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适当程度的竞争

教师一句恰当的话就可能将沉迷于竞争的学生引向相互合作的正途。

制定适当的班级自治计划对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有所助益。

遗传与成绩单

也许儿童教育中最大的谬误就是相信能力是遗传的。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批评,他就会丧失在学业上的信心,他自然会讨厌学校,甚至想方设法地逃学。

如果我们认可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即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那么,就可以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学生留级和跳级的问题

留级的学生的功课往往始终没有得到改善,他们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在儿童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要更加容易一些。

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如果把时间投入到课余爱好,例如绘画、音乐等方面,对他来说更有好处。

上一篇: 社会保险费征收执法风险与应对措施
下一篇: 给追缴社保费设2年时限?违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