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本期策划:新华网时政频道 责编:戴琳凌
时下,不少人感叹爱吹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至于吹牛的内容,经济收入、家庭背景、学识等无所不包。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20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2.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严重,40.6%的人明确表示“反感”爱吹牛的年轻人。受访者中,70后占34.8%、80后占38.8%。 …[详细]
年轻人爱吹牛反衬社会风气的浮躁
在拼爹拼妈,阶层固化的当下,吹牛已经成为支撑面子、获取赞誉、求得认同、融入圈子,甚至是成名成功的一条捷径。吹牛炫耀的是资本、能力、经历以及资源,支撑的社会心态,除了虚荣与面子,更重要的是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问题,贪大求全,过度崇尚高富帅和追求白美富,让没有任何基础的年轻人感到自卑而缺乏自信,趋向于吹牛来实现自我的提升则难以避免。 …[详细]
为何吹牛?原因可能有很多,在我看来,最本质的原因则是缺什么才会吹什么。据了解,吹牛的内容,经济收入、家庭背景、学识等无所不包,而爱吹牛也多是年轻人居多。吹牛其实是因人而异。没有钱的会吹自己有很多钱;没有家庭背景的会爱吹自己有关系……而真正的有钱人,不太会说自己有钱;真正关系硬的人更不会到处说自己家里有关系。吹牛的背后也是焦虑的表现。因为没有钱,但钱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通过吹牛来安慰自己;家里没有关系,但关系却是很重要的,通过吹牛来安慰自己。吹牛不要紧。反正吹牛不交税。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要变得更加公平公正。这正如社会上一些人喜欢“傍”,“傍名人”、“傍明星”。这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 …[详细]
年轻人爱吹牛折射出虚无的自我认知
吹牛不上税。现实中,即便是相熟相知的朋友,在某种场合下也会心照不宣地彼此照应,哪怕明知对方是在故弄玄虚,有意卖弄,也不会揭穿,反倒是撸袖上阵要么同演“双簧”,要么遥相呼应。一个说“我爷爷的爸爸是进士”,另一个则会说“我祖上的老弟是状元”。对方说自己是官二代,自己也会用富二代对应,不使处于下风,失了面子,成不了圈子中的人。 …[详细]
当下,年轻人中,曾经探讨文艺、辩论政治、畅谈哲学的空气,早已被“人脉学”、“成功学”主导的粗鄙氛围替换。并非每个人,都有爹可拼;若以车、房、钱为成功标准,许多年轻人都是“失败者”……在此语境下,吹牛俨然不是丑行,而是众人皆醉的圈子文化。爱吹牛的年轻人,吹嘘着人脉、收入、消费和其他,这群“失败者”以这种方式饮鸩止渴,实现聊以自慰又镜花水月式的“自赎”。“吹牛热”,折射出虚无的自我认知。而这,恰恰是挫败感与缺乏社会认同的合力所致。因而,相形之下,那种浮躁、拜金的观念本身,以及庸俗的评判标准和世俗目光,或许才是最该被剖解、反思的对象。 …[详细]
年轻人爱吹牛缘于社会缺乏公平理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整个社会没能随着法治化的发展建立起追求公平的理念,就像此前有论者指出,中国人对公平的追求,仅停留在不公平的环境下自己是属于占便宜的一方还是吃亏的一方,而不是彻底地去反对不公平本身。在这种功利的思维模式下,吹牛的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吹牛本身就是获得功利化认可最便捷的方式。 …[详细]
有人说当代人有“两拼”,少数人在“拼爹”,多数人在“拼孩子”,“拼爹”、“拼钱”、“拼关系”甚至“拼干爹”,但凡能拼的,都会用来拼一拼。二三十岁的这群青年,能不能“拼爹”已基本定型,而“拼孩子”则为时尚早,在“人脉关系”、“经济收入”、“消费情况”、“家庭背景”等方面达不到一定水平,对照功利化的单一成功标准(有钱、有关系),掩盖他们自卑与焦虑的心态就只能靠“拼吹牛”了,“拼吹牛”或许是拼无所拼之后的选择。 …[详细]
投票与调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