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df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df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df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就此作了大幅论述,这些都凸显了节约问题的重要性。

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就此作了大幅论述,这些都凸显了节约问题的重要性。把握这一热点问题,除了一般性地理解掌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政策要求,更要充分关注各地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典型事例和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以提升自己学科能力。在复习中应注意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把握。一、背景材料――命题的材料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2005年6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他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将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总理的讲话2005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要求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要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3、《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措施。4、央视和发改委联合联合发起“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2005年8月14日,“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拉开序幕。曾培炎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各企业事业单位、全体公民要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把节约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5、“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10月8日~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6、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7、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论述2005年11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会议指出: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进一步健全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节约降耗的管理制度。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8、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的新扩展“九五”提出的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十一五”时期一般提出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重要内容。与过去相比,“十一五”规划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有两大进步:一是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为衡量标准;二是把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约型社会是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GDP翻了几番,但与此同时,资源越来越短缺了,能源越来越紧张了,环境越来越变化了,生态越来越脆弱了。这对于人均资源本来就比较贫乏、环境容量本来就比较小、开发历史比较悠久且现实基础又很薄弱的我国来说,继续维持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承受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可靠保证,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加强国家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议》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所在,是“十一五”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一要坚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二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三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要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要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高档家电、住房、汽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要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必须健全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必须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瓶颈;必须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树立节约资源 的消费观念。 《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 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 决策。 (一)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目 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人均森林面积为 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 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 、4.5% 42%、18%和7.3%。我国重要资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供应全面紧张, 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在这样的 国情下推进现代化建设,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二)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 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 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资源的 高投入来实现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目前我国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钢 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 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 2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木材综合 利用率约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

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所改善, 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 境容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带来 严重危害。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 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 节约型社会,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型工业化难以实 (三)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 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我们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惟 有资源约束是硬性的,这是未来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有效缓 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必须强化节约资源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这既是实现《建议》提出的“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四)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以往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基 础上,为缓解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而作出的正确选择。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而且要满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

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事关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 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和 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科链接―――命题的切入点 经济常识角度 1、价值规律 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促使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科 学管理,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发挥市场经 济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节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 法制性与开放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 求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和修订 法律法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体现了市场经济 的法制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各地 区之间打破区域封锁,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达到资 源的优化配置,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原则。 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的作用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主体出于利益的考虑,只顾 眼前利益,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资源浪费严重。

为了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政府必须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按照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采 取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 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的和谐结合。 5、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 共同富裕的要求。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

上一篇: 郑州市人事考试网(郑州招聘信息最新招聘2023年)
下一篇: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