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江南传统曲艺苏州评弹,能否引发文化热潮?

江南传统曲艺苏州评弹,能否引发文化热潮?

江南传统曲艺苏州评弹,能否引发文化热潮?从江南社会看苏州评弹,从苏州评弹看江南社会,在《探骊得珠:江南与评弹》(以下简称《探骊得珠》)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唐力行将“江南”与“评弹”由两相瞻望到合于一卷

江南社会学院住宿条件_江南社会学院_江南社会学院是干嘛的

江南社会看苏州评弹,从苏州评弹看江南社会,在《探骊得珠:江南与评弹》(以下简称《探骊得珠》)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唐力行将“江南”与“评弹”由两相瞻望到合于一卷,不仅构成了文本化的互文言说,更验证了他一以贯之的学术理想。

该书汇集唐力行教授数十年来关于苏州评弹和江南社会研究的论文、序跋、书评等,勾勒出苏州评弹这一艺术发展变迁的历史,以及与整个江南社会的内在联系,对近代江南社会历史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探骊终得捧珠归

尽管笔者是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江南人,但若要问我“什么是江南文化”,免不了一时舌上打结,再吐出几个“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似的词儿来。虽能美其名曰接地气,也实在难掩隔靴搔痒之意。

所谓在江南、言江南,但究竟何为江南,人们皆欲探其本真,这大约也是近年来有关“江南文化”的讲座论坛常能引起文化热潮的原因。

2018年,我有幸参与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能不忆江南”东方讲坛系列讲座,十位江南研究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解读江南文化,所言独具只眼,鞭辟入里,听罢常有豁然开朗之感。然在感叹之余,更使我饶有兴味的,是在这些字字珠玑的报告背后,学者们究竟开展了怎样千淘万漉的研究工作,才得以拨开迷雾,发掘出江南文化的本真之美。

就在近日,主讲人之一唐力行教授出版的《探骊得珠:江南与评弹》一书,终于解答了我的疑惑。这部书并非一般的江南文化科普读物,亦非学术研究作品,而是序跋与书评的集合。诚如书名“探骊得珠”,书中所及恰是一位学者涉足江南,深入江南二十余载,探骊终得捧珠归的学术理路。

全景式江南社会与历史

唐力行教授生于苏州,早年凭借徽学研究享誉历史学界。2000年前后,他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任教,身在江南,自难舍此情缘。于是,他选择暂别深耕多年的徽学研究,转而来到江南这片沃土中探赜索隐。《探骊得珠》一书,即清晰地反映了他踏足江南学后的两个重要阶段——“江南”与“评弹”。

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从事社会史研究的学者之一,唐力行教授在江南学领域的初探同样以社会史为主。当回望历史的眼光由庙堂转向民间,一幅全景式的江南社会历史图景便呈现在了人们眼前。这些研究在《探骊得珠》中被划为各个专题,如针对特定群体的江南士绅研究、苏州巨族汪氏研究、南浔绅商研究、宁波商帮研究等,针对某一江南市镇如盛泽、金山等的专题研究,亦有关于基层社会的租佃制度、民间信仰的考察;而对于江南传统核心地苏州与近代新中心上海,所及更为广泛,包括慈善、出版、报业、消防、商会等等。

而在这些见微知著的社会史研究中,一种独到的“超越江南”的宏观视野更叫人耳目一新,其所依托的正是唐力行教授在徽学研究上的扎实基础。通过对历史上徽州与传统江南市镇间互动交往的探析,他系统论证了徽州之于江南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得以超越行政边界的桎梏,重新审视区域间的紧密联系。

保存苏州评弹最本真样态

《探骊得珠》下半部分的主题是江南传统曲艺苏州评弹。此种章节安排,难免叫人心生疑惑,既是江南的传统艺术,自然也可纳入社会史研究的范畴,又何故与先前的江南研究分列呢?事实上,仅需稍加浏览“评弹”部分的文章条目,便可发现此中奥妙。对唐力行教授而言,评弹并非仅仅是江南社会史研究的一则专题,更是一门由江南研究中生发的新兴学科。

从江南看评弹,从评弹看江南,是贯穿唐力行教授评弹研究始终的核心线索。在“我的父亲——唐耿良”一节中,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此项大工程得以初创的机缘。作为儿子,在对父亲——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唐耿良先生的纪念文字中,饱含的是唐力行教授深切的望云之情以及对江南这片土地难舍的热爱。身为学者,这份经历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苏州评弹之于江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价值,于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随即开启。2004年迄今,唐力行教授领衔的评弹研究突破了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从出版史料集成(《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口述合集(《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书目脚本(《长篇苏州评话〈三国〉唐耿良说演本》)的基础性工作,到已出版19部的评弹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著作,包含了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涉及性别、城乡、集体、个体、艺术传承、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既有对中国社会百年变迁的历史省思,也有对中华传统艺术传承保护的理论探索,逐步构建起了“苏州评弹学”的学科体系。

对江南文化研究而言,唐力行教授的评弹研究无疑为其提供了一种可观的研究范式;对苏州评弹而言,不论是史料、口述集成、演出脚本的整理出版,还是各专题中评弹人与时空的交叉互动,最终都交织组合成了一幅明清以来评弹与江南社会变迁的历史图景,保存了百年来苏州评弹最本真的样态,如唐力行教授所言:“把苏州评弹的历史用文字留存下来,不至湮灭,是我们历史学者的历史责任。”尽管当下的苏州评弹也同绝大多数传统艺术一样,在守正创新中艰难地适应着现代社会的需要,但至少她已不必担心自己行将消逝的过去,知其所来,方知其所往矣。

文化考古的系统性回瞻

《探骊得珠》不仅提供了一种江南学的研究范式,还贡献了一套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占全书最大比重的书评与序跋,几乎都是唐力行教授培养的硕士、博士所作,其中大部分学生的研究课题均围绕“江南”与“评弹”展开。这些书评与序跋,反映了唐力行教授如何结合学生的地缘背景、经历、个性等特点因材施教地提供选题,这些选题又如何在突显创新意义的同时与其他专题构成系统性的联系。这一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即使素未相识的个体依然能够保持团队式的学术沟通与协作,其中暗含的正是当部分以合理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哲学思辨。

如果说一部优秀的江南文化著作能够令读者如临其境般置身历史现场,品味江南之意蕴,那么《探骊得珠》更像一场文化考古工程的系统性回瞻,借由一篇篇书评与序跋,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各项专题研究的架构与内核,以及它在整体研究布局中所处的位置,进而由个体走向全局,提炼、勾勒出江南文化的独有样态。

“江南”与“评弹”是唐力行教授来到上海后二十余年学术道路的两大主题,亦是他逐步深入社会史领域的两个重要阶段。评弹是江南的评弹,江南是评弹的江南,《探骊得珠》一书的意义便是勾勒出了这一完整的系统。如唐力行教授在书中所言:“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在社会史领域艰难跋涉的步履,感受到我们深入江南与评弹肌理探索的乐趣。”评弹与江南的研究,正如《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于“山阴道上行”之惊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美不胜收。

江南社会学院住宿条件_江南社会学院是干嘛的_江南社会学院

《探骊得珠:江南与评弹》

唐力行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31省份平均工资出炉!
下一篇: 北京市大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大兴区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管理办法(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