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三暖”举措打造社区治理“暖”模式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三暖”举措打造社区治理“暖”模式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三暖”举措打造社区治理“暖”模式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街道河畔花园社区党委立足社区实际,探索提出营造基层社会治理“暖氛围”、推行“暖调处”、优化“暖举措”,着力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暖治理”模式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_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范文_基层治理创新

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街道河畔花园社区党委立足社区实际,探索提出营造基层社会治理“暖氛围”、推行“暖调处”、优化“暖举措”,着力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暖治理”模式,全面增强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营造“暖氛围”

一是构建上下贯通、强劲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暖”引领。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构建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上下联动的“动力主轴”。成立由社区书记挂帅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五个工作组,全面谋划统筹、抓实推进。完善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将22项为民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二是构建双向用力、条块融合的共驻共建体系,凝聚“暖”力量。全面做强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将10家有影响力、规模较大的单位党组织纳入成员单位,通过签约共建、认领项目、结对帮扶等形式,共谋发展合力。全面成立社区共建议事会,建立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资源清单,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推动书记联居、副书记联片、党员联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明确46项可提供的服务和30项可共享的资源,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构建规范高效、多元参与的基础保障体系,筑牢“暖”阵地。健全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基层自治机制,引导居民进网格、访民情、解民忧。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会参与机制,在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探索建立“雨泉培训”、“折翼关爱”等一批助残、扶残、代办项目,让社区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聚焦社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帮扶工程”,优化精准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帮扶数据共享和统计,探索建立“双向发现、精准识别、分类研判、信息推送、一户一策、汇总统计”的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帮扶困难人员55人,帮扶资金2万余元,切实履行“困难群体帮扶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

聚焦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推行“暖调处”

一是构建“多维度”联调机制。成立由社区、街道司法所、新城派出所、综合执法局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从“点、网、技、实”四个方面打造人民调解工作新“亮点”,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二是打造“多面手”调解队伍。组建由45名法律工作者、政法系统退休干部、物业管理人员、居民党员等参加的专兼职调解队伍,建立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引导律师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将法治宣传融入调解全过程,使双方当事人增强法治观念,真正握手言和,实现“案了情在”。根据“南有枫桥,北有通辽”社会治理品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调解员开展法律实务培训,创新“4321”调解法,大幅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件,调成率达到98%以上,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三是培育“多样化”调解品牌。坚持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目标,践行“以情为重、以法为教、以和为贵”的调解理念,着力打造“和解万家”工作品牌,积极争创“品牌调解室和金牌调解员”创建活动,由金牌调解员调处的矛盾纠纷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和信访事项。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优化“暖举措”

一方面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护平安,深化群防群治,按照每万人不低于30人的标准,发展实名注册平安志愿者50多人,保持社区安全自防队伍全年无休开展巡防,及时处理各类矛盾隐患,开展便民服务,实现大事小情有人管有人办。另一方面丰富惠民利民政策举措,为辖区1538六十岁以上老年免费办理意外保险。为低保、重度残疾家庭、计生特扶家庭11户免费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45%,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上一篇: 知耻后勇 近代西中科技发展比较
下一篇: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怎么做?”大访谈⑰美加社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