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一起读毛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起读毛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起读毛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我是曹教员。今天呢,我们就开始毛选具体篇章的精读。第一篇就是经典《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整个精读分为四个部分

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_中国社会阶层_中国社会阶层知乎

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我是曹教员。

今天呢,我们就开始毛选具体篇章的精读。第一篇就是经典《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整个精读分为四个部分,背景的交代、文本的解读、文章的意义和现实的启发,重点会放在背景的交代和文本的解读上,然后根据我自己的认知,聊一聊对现实的启发。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于 1925 年 12 月 1 日。当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 1912 年清朝已经宣布退位。但是,国内的基本格局啊,其实是更乱了。当时国内有五方势力,这些势力之间有合作,有敌对,互相交错。

先说党内。当时党内主要是两种思想为主。

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以陈独秀为主,更强调的是与国民党合作,而忘记了广大的农民群众。右倾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味妥协退让,直至把斗争主动权交到了敌人手中,发展到最后会出现投降主义的危险。这主要和陈独秀的出身有很大关系,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深受维新运动影响,然后又多次赴日留学,特别研究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这是他1920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前的人生指南,所以骨子里还是很崇尚资产阶级的革命模式。

他认为,在民主革命阶段,无产阶级应帮助资产阶级联合农民,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因为他出身,使他并不了解农民,即使在理论上认识到了农民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推动农民运动的方法和途径,而当农民运动高涨的时候,他又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害怕。

与右倾对应的就是左倾机会主义,以张国焘为代表,只重视工人运动,不注意团结国民党内的革命力量,同样也不重视农民群众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就是在工作中极度追求马克思主义教条中的内容,不考虑客观实际。左倾看起来对党十分忠诚,但其行为的危害性丝毫不弱于妥协退让乃至于投降的右倾机会主义者。

与左倾的斗争,其实可以追溯到 1923 年的中共三大,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两党的合作。张国焘认为:我党党员如若加入国民党,势必会引起许多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将有害于革命势力的团结。而伟人反驳说:大批工农加入国民党,正可以改造它的阶级成分,和资产阶级建立联合阵线,共同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两种观点,激烈交锋。当然,会议最终赞同了伟人的主张,通过了“党内合作”的决定,要求全体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仍保持共产党组织的独立性。

不论是右倾机会主义,还是左倾机会主义,都存在十分巨大的损害。所以这一点上,伟人是很清醒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呢,主要也是针对这两种错误思想的驳斥。

再看国民党这边,1925 年 3 月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内部就已经有所分化。黄埔军校政治委员廖仲恺代表了左派,热心同俄国人和共产党进行合作,国民党宣传部长汪精卫是中间派人物,支持与俄国人联系,保守的右派胡汉民则公开反对这样做。

后来廖仲恺被暗杀,胡汉民牵涉其中,蒋介石后来居上。当时,虽然表面上国共还处于合作的蜜月期,很多 GCD 人都加入了国名党,参与了两次讨伐,但是国民党内部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左派支持革命,主张“联共”“容共”;右派反对革命,暗地策划反共、分共的行径。

两派对立严重。

还有苏联这边,1924 年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斗争上台,共产国际迫于了当时国际的大环境,一方面对孙中山和国民党是非常支持,赞成国共合作,另一方面也是对共产党初期的党的建设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对我党影响很大。

而军阀这方面,这一年浙奉战争开始。直系军阀孙传芳拉了一帮地方军阀击败了奉系军阀张作霖。但是他没想到的是,11 月份才打完,紧接着国民军就开始了对他的征讨,也就是第二次东征。

那么这个时候,伟人在干嘛呢?在家乡韶山养病。这一养,就养了 203 天。即使养病,伟人也没闲着。既和夫人杨开慧在乡下做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又利用毛氏宗祠,创办了 20 多所农民夜校,普及基础教育和启蒙思想,还去长沙橘子洲游玩了一下,写了一首非常牛逼的词《沁园春长沙》。也许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两句很有名的词句,一句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另外一句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1925 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五卅运动。这可以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在党史上,称之为中国共产党引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五四运动以来,之前的中国革命大部分都是属于无序的泄愤,但是从五卅运动开始,就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的行动。所以说,团队的价值从这里就体现出来了。

文章首发于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最早,是寄给陈独秀的,让他推荐在党的机关报上发表。因为他一向很尊重陈独秀,而陈独秀也是对伟人的文笔和能力赞赏有加。但是没想到,被陈独秀拒绝了,因为当时陈独秀是不赞成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的。经过了这件事,伟人也是进一步认清了陈独秀。

首发之后,1926 年 2 月,《中国农民》第二期全文转载了文章。《中国农民》是国民党农民部主办的全国性刊物,被这样一个刊物转载,进一步证明了文章的重要性,文章一下子成为了爆文。同年 3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致信伟人,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把修改后的文章在当月再一次发表。这次修改后,文章基本定型,成为现今我们所看到的版本。

文章全文约 3700 多字。文章从整体上来看,三段式结构非常简洁而清晰。上来就是开宗明义的抛出了观点。随后结合中国社会现状,对观点进行阐述和论证,最后总结了判断,输出了明确的结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为什么这篇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能达到如此的高度,我个人觉得这个开头有大的作用。没有一点废话,上来直截了当,以问题的形式抛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是啪啪啪开始陈述,分清敌我,团结朋友,攻击敌人。伟人虽然不是文学家,但是绝对是文章大家,一上来,一句灵魂拷问,直接甩出王炸,就 GET 到了所有人的点。

这个开头如果从文学层面理解,既是开宗明义,提纲挈领,表明主旨,又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带出分析。如果从政治层面理解,一方面是摆明了其政治立场,虽然当时还不是核心领导层,但是批判精神还是很强烈的,另一方面,也是有战斗檄文的意思在里面,斗争哲学背后,一定就是武装革命。

到了第二部分,伟人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当时的中国社会阶级主要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进行了深入的科学分析,引导读者对各阶级的属性、本质有深刻认识。

通俗的说,就是分析了各阶级的前世今生。前世是什么,就是这个阶级产生根源和阶级本质,今生是什么,就是这个阶级当前的生存环境,生存现状,包括组成等一系列现象。未来是什么,就是这个阶级对待革命的态度,从前世今生推导出的结果和表现。

首先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这个阶级本质上就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是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的对立面,其必然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反动性是其根本属性。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

这个立场确定了,也就不要对这个阶级抱有任何幻想。

其次呢,是中产阶级,这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阶级,是当时国民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主体。这里,伟人通过对国民党成长发展历史的复盘,总结出了一个关键的结论,“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当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革命,当国内无产阶级勇猛参加,国外无产阶级积极援助,对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发展产生威胁时,又怀疑革命。这个结论,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完全建立在对过往历史的归纳总结出来的,都是有事实依据的。伟人曾经在国民党中央工作过,而且两次参加了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所以他对于国民党的认识还是很深入的。

这里还以“戴季陶”真实信徒“的言论,”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 GCD,对矛盾性这个观点做了佐证。

戴季陶谁谁?中国国民党的元老之一,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算是铁粉。参加同盟会,参加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甚至参加筹建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过“中国共产党纲领”,还是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但是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立刻换了一副嘴脸,开始积极从事反共煽惑活动,还坚决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歪曲和篡改三民主义革命精神,是个十足的两面派。

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阶级,有没有可能实现其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主张呢?不行。这里,伟人又是以事实为论据,进行了论述。这里就是从世界格局的事实,进行了推导。红色的革命大旗和白色的反革命大旗,形成了非黑即白的对立,所谓的中间阶级,最终必然分化,向左跑入革命派,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的余地。所以,一切仅仅是这个阶级的幻想。

这个结论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次对民族资产阶级定性,这才有了后面对待这个阶级的策略指导思想。可惜的是,当时党内对这个结论重视不足,心存侥幸,直接导致了1927 年-1928 年期间,大量的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杀害,党员数量从近 6 万减少到了 1 万多,可见损失多大。

对于小资产阶级的分析,可以说是既细致又生动。这里的细致,主要体现在三次精分。

一是对于小资产阶级组成的精分。在自耕农、手工业主和小知识阶层的分类基础上,又把小知识阶层细化成六类不同的人群。一下子就把这个阶级做了一目了然的概括。

一是对小资产阶级内部分类的精分。有余钱剩米,占少数的右翼,在经济上大体是可以自给,人数甚多,占一半的中间派,还有生活下降,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体的左翼。而三个不同的分类,根据其生存状态的不同,也会相应对革命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还有就是对革命态度的精分。不仅是平时的革命态度各不相同,战时的革命态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里要重点关注下,伟人的用词,左派叫“参加”,中派叫“亦可参加”,右派叫“附和”。三个不同的用词,三种迥异的态度,对应三派内心真实的想法。

为什么又说是生动的呢?

可以看到,对小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分类,全部是通过细节的描述来体现,没有什么高谈阔论,都是接地气的人物素描,像对赵公元帅的礼拜、对不同对象的骂人称呼、年终结账的感叹,这种没有深入的观察和实践,是不可能捕捉到如此细致的场景的。

所以,为什么读毛选大家会觉得读起来很真实很高级,因为伟人这里面,不论是文字还是案例,都是真正的日常干货。每一个观点形成输出的背后,都是以一个事实作为支撑的。哪怕是这些小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对于革命态度的论断,其实也是通过五卅运动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归纳得到的。

接下来,是对于半无产阶级的分析,是第二个重点。通过对与农民关系密切的半无产阶级的重点分析,从而引出了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忠实的同盟军,提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个不仅和农民出身的伟人了解农民的疾苦有关,更是因为他深知解决农民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而这一点,即使到现在,也是国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半无产阶级,根据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场景,分为半自耕农、贫农和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五类。其中半自耕农和贫农,又按照其经济状况的不同,区分为上、中、下三个类别。是否拥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艰苦程度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不同的类别,生活艰苦程度不同,革命性也相应不同,生活越艰苦,革命性越强,其中既无充足农具又无资金的贫农,革命性优于有比较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的贫农,而后者又优于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而相比较,半自耕农的革命性是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的。

而在城市中,小手工业者、店员和小贩的经济地位都与农村的贫农不相上下,生活之困苦,生存之艰难,都决定其必然对革命宣传极易接受,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

对于无产阶级的分析,是第三个重点。这里是明确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思想。虽然,之前有过其他领导人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有过初步的论述,像瞿秋白、邓中夏等。但像伟人这样,从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原因和自身特点来,明确领导思想的还是第一次。

文中对现代工业无产阶级进行了明确定义。这是在外资产业奴役下产生,人数不多,约 200 万人,主要是集中在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他们集中且经济地位低下,但确实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其能成为革命 YD 的领导力量不是偶然的,是由其特点形成的必然结果。

这里,伟人主要是借助了四年以来一系列罢工运动中,工业无产阶级所表现的力量,作为支撑观点的依据,形成了事实到观点的逻辑闭环。

对于无产阶级的分析,除了工业无产阶级之外,还关注到了都市苦力工人和农村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以长工、月工、零工等雇农为主体的农村无产阶级给予了高度关注,引导大家认清其经济地位、阶级属性等,不仅指出了雇农既无土地、农具也无资金等的现状,而且强调“此种人在乡村中是最感困难者,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农处于同一紧要的地位”,从而让更多人认识到农村无产阶级是农村中革命性最强的,应该让他们在革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到这里,加上小资产阶级里的自耕农、游民无产者中的失去土地的农民等的分析,文章就引导读者对农村的阶级状况有了完整、全面而清醒的认识,为后续更好地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最后一部分的游民无产者,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群体,既具备了革命性,又有破坏性。他们的主要来源就是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但是往往以秘密组织的形式进行着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虽然处置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但是如引导得法,业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至此呢,文章完成了对五大阶级的全面分析,得出了敌我划分,关键是这些目标都是具象化的,很好辨识理解。这就为指导革命工作给出了方向,成为了开展革命工作的起点。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非常明确和清晰了。这里面工业无产阶级,作为领导力量,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一切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最接近的朋友,尤其是农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最坚实的同盟军。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是需要提防的对象,必须警惕。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敌人,是对立面。

不夸张的说,伟人不愧为伟人。在 32 岁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格局和高度,用 3700 个字将当时有着 4 万万人口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扫描得如此之精细,堪称上帝视角,能力可见一斑。

毋庸置疑,文章的意义是全面而深刻得。从宏观历史上来说,初步奠定了我党关于农民问题得理论基础,对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全面具体得研究,明确肯定了中国革命得非资本主义前途,论述革命五大要素:对象、动力、领导权、性质和前途,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思想,为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从个人思想上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结合中国社会实践分析,做出的精准分析既然包含了对中国革命的思考,也有实践论、矛盾论的哲学思维,是毛泽东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的萌芽。从指导工作上来说,从此明确中国革命得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关于文章给予现实社会得启发,我来抛砖引玉,大家可以再去根据自己得实际情况展开。

首先是对于日常生活得启发。文章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探讨了敌我之辨,只是是基于中国革命这个具体案例背景之上。如果回归当下,如果从社会角度来看,对外得国际环境,对内的阶层认知,其实都具有借鉴意义。对于阶层认知这个话题,我之前发过一篇关于内卷的笔记。这里我解释下,现在去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进行分析,并不是为了要去革命,这个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趋势。而是要在对阶层分析的过程中,去寻找和发现客观存在的阶层裂缝,这是有机会参与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有效途径,可以合理实现阶层之间的流动。

如果从企业角度来看,既可以客观分析市场竞争局势,也有助指导团队创业。而从个人角度来看,无论是对社会关系的梳理,还是人际交往的破圈,都是有实际的帮助的。

第二个呢,就是文章对于思维方式的启发。

伟人的思维方式两大精髓,就是继承的批判性思维和继承的实践性思维。这两点在文章中其实都已经有所体现,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包括像后续的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会更明显。尤其是对于事实和观点的区分,在思考当下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上,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三个,就是对于写文章和讲稿的启发

在这篇文章里,起码可以总结出五点,伟人写作的特点。一是语言干净利落没废话,看着很舒服。二是重客观轻主观,实事求是,没有说教。三是接地气,走群众路线,不烧脑,人人都能看懂。四是结构清楚,思维逻辑缜密,层层递进,看得很过瘾。

曹教员

2021 年 10 月 16 日

上一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结构、特征。
下一篇: 娄底职院获评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