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在之前主要流传在江淮两岸的城市和乡村。解放前在皖西也有黄梅戏的职业剧团,黄梅戏跟一般的地方戏剧一样,他是长于民间又为劳动人民喜爱的曲艺表演形式。在农村中喜庆季节如插秧、秋收以及各类庙会、酬神等活动,就有黄梅戏的大型演出活动。
黄梅戏《太白醉》
在较早的时期皖西一带把黄梅戏又称为香火戏,据考证黄梅戏是从湖北以东地方发展而来,黄梅戏最早的三十六本戏就是来自湖北的黄梅戏。但是在流传到皖西地区的时候,音腔方面就变成了桐城怀宁中心的地方土音了,之所以从湖北以东传到皖西主要是因为两者都是大别山脉的关系。
传说中在鄂东一代闹饥荒,人们四处逃荒到皖西一代的饥民,在沿门乞讨的时候,唱他们的地方乡土戏,所以刚开始的黄梅戏在皖西一带还被称为化缘戏。后来随着黄梅戏从乡村发展到城市,艺人曾经命名黄梅戏为皖剧,意思是安徽的戏剧。
黄梅戏《女驸马》
黄梅戏的剧本其实很多,比如反应劳动生活的刘凤英捡柴、点大麦、卖老布、打猪草、打豆腐。现在的剧本已经突破了刚开始的三十六本了,达到几百种之多。黄梅戏一般按照剧目的分类,分为悲剧、喜剧、情剧三种。比较著名的悲剧的孟姜女、荞麦记,喜剧的有金钗记、瞎子闹店、二姑娘观灯。
黄梅戏之所以从乡村走向世界,获得大众的喜爱,还有以下的优点:
词句通俗易懂,一听就懂,入门门槛低比如天仙配中的董永卖身,为了父亲病倒无钱请医生的唱词,都是普通的白话文。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一同进京赶考的情形,路上边走边唱,祝英台唱:前面走的是梁公子?梁山伯唱道:后面走的是祝秀才?词句没有其他地方戏剧难懂或者难以捉摸。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2.曲调比较简易,大家都能唱
黄梅戏的曲调不像京剧那样程序化,比如各个角色老生小生青衣等唱腔基本相似,另外黄梅戏比较有特点的是有神仙调和阴魂调,属于比较难唱的调法了。记得在湖南卫视的《偶像来了》中的一期何炅和谢娜、欧阳娜娜就通过一期简短学习黄梅戏,表演了《天仙配》《打猪草》《女驸马》三个曲目。
3.布景简单,搭个台就行,配用锣鼓打一遍就会
因为之前很多黄梅戏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对于布景要求很低,有利于节省开支,脸谱也很简单。黄梅戏中的文武戏没有京剧那样复杂,京剧中文场有西皮、二黄,武场有急急风、水底鱼等,初学者需要不断学习。但是黄梅戏一般用锣鼓或者二胡进行替代,没有特殊的调门,只要顺着腔调进行伴奏即可。
4.黄梅戏兼容越剧和京剧
黄梅戏的句子多少三三六的唱法,像京剧《临江驿》、越剧《梁山伯祝英台》,歌剧《白马女》都非常容易改成黄梅腔。
黄梅戏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演艺术,深得观众喜爱,也作为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吸引着更多的曲艺和音乐爱好者传承它创新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