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重回一线后,第一刀竟然“砍”向了自己?
最近这段时间,京东内部的“大地震”引发大家的广泛关注,其中与普通用户密切相关的一条,就是“夺回低价优势”。
在京东此前的内部会议上,刘强东曾直言,“不能因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好了,就忽视很多基层消费者的诉求,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今年的38购物节,京东就放出了两个大招:“百亿补贴”和“买贵双倍赔”。据悉,“百亿补贴”将在京东APP内拥有一级入口,且从以往的限时“大促”模式变为长期“日销”模式。同时,京东还将在后台设置全网比价系统,一旦商品价格高于外部,将实行“双倍赔付”。
从京东到“京多多”,电商行业的价格战再次打响。
回顾京东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刘强东都很擅长使用低价进攻的手段围剿对手。早前在与苏宁的那场血战中,刘强东就连发数条微博,强硬表示“价格战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如果苏宁敢卖1元,那京东的价格就是0元!”
因此,这一次的“低价战略”也可以看作是刘强东回归后的一种反攻。过去几年,京东一直在下沉市场寻找突破口,随着拼多多、抖音快手电商等后起之秀不断瓜分市场蛋糕,京东终于决定用曾经起家的方式抢回主动权。
风起于青萍之末。
此次京东发起的价格战看似突然,实则早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大消费环境的持续变动,电商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京东的高增长态势也逐渐趋缓。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京东数码家电产品的营收增速创下历史新低。
反观其他对手,拼多多同期营收同比增长65%,达355亿元;快手的月活用户数突破6亿,且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达129分钟;美团也凭借即时零售在同城零售市场中高歌猛进。
京东的焦虑显而易见。
而刘强东大刀阔斧的扭转京东战车的前进方向,实际上也是希望借助低价夺回用户口碑和市场份额。
目前来看,虽然京东的“百亿补贴”战略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自己陷入亏损境地,但相较于其他平台,一直以来京东“正品行货”的口碑都深入人心,如果再有降价策略的加持,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颓势。
无独有偶,就在京东打响价格战的同时,阿里巴巴也确定了2023年的五大战略,其一就是“价格力”。
不过,阿里所谓的“价格力”与京东的低价补贴战略还是有所不同的。阿里CEO张勇表示,“价格补贴不是新鲜事物,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一些价格补贴,希望通过补贴能够扭转局面,赢得先机。但回顾历史,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持续价格补贴来改变局面,最终改变局面的还是靠技术。技术创新,包括商业机制的创新,让商家愿意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价格给到他的消费者,一个人补贴全平台是补贴不过来的。”
从阿里的态度不难看出,进入电商存量时代,相比于单纯的“烧钱”战术,巨头们似乎更希望在保证自身利润的前提下争夺市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8.4亿人,占到网民整体的80%,和前一年基本持平。
换言之,电商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进入瓶颈期。在这种局面下,将目标转向优化供给、扩大需求就成为了大势所趋。
因此早在2020年,淘宝就曾发布“春雷计划”,要在全国打造10个产值过百亿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抖音也在同年提出,针对“产业带”中小商家,入驻小店可享受店铺佣金、技术服务费企业号认证费减免,直播流量加权、dou+流量补贴等福利。
去年,京东也开始向中小微商家提出了史上最大规模产业带招商——面向全国267个产业带,给出减免费用、供应链支持、商家培训等资源吸引新商家入驻京东。此外,京东称在未来三年内,还将着力打造超过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
总而言之,产业带扶持计划,已然成为各大平台的常态化动作。
天下电商,唯“低”不破。
但“下沉”并不代表低质,在价格战2.0时代,该如何通过深耕产业带,拿到更多低价且高品质的商品,的确值得每一位玩家深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