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虚无主义在哲学意义上是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的价值,现在通常泛指对某种甚至一切对象、事物的一种绝对否定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历史虚无主义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并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从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入手,以偏概全,甚至虚构并不存在的所谓“历史真相”,以此混淆历史是非,颠覆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传统认识,降低人们的历史鉴别能力。一些人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为尺度来歪曲甚至否定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他们质疑并淡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忽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夸大个人偶然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这些是非、美丑标准的扭曲必定引发思想混乱,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在无形中被消解。
二、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定的历史观也是通过它的研究方法表现出来。”事实多次说明:“唯物史观是观察和认识历史问题的显微镜、放大镜,也是一面照妖镜,一切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在它面前都会原形毕露,丑态百出。”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坚持历史性原则
历史人物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时代,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也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考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要把他置于具体历史关系中,通过综合分析历史事实的客观联系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列宁也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一方面要分析具体历史时间与空间的联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看待、分析一段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中,才能还原真相。另一方面,要考察历史人物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任何历史活动都是在主观动机指导下并产生一定客观效果的活动。一般来说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历史唯物主义要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把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结合起来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二)坚持阶级性原则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每个人的活动从根本上看都是和他的阶级利益紧密相连的。阶级性原则要求我们把历史人物放到客观的历史事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阶级属性。阶级分析方法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阶级地位考察,充分挖掘历史人物动机背后的阶级动机,以便更深刻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不应该教条化、绝对化,而应该是辩证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我们站在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阶级立场,运用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准确而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防止任何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这就要求我们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要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观察和处理问题,站在国家全局的立场,时刻不要忘记维护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誉,坚决反对以“超阶级”唯心史观支持下的所谓“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
(三)坚持客观性原则
评价历史既不要苛求,也不必溢美,要坚持客观全面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与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把他们放到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不能以点带面,妄下结论。
(四)坚持全面性原则
我们在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大节和小节,更要看到其大节;既要注重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更要注重历史评价;既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和个别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更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唯物史观要求在看待历史与社会的发展时,不能碎片化历史,不能将历史事件孤立起来分析。进而要看到这些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场域与边界,无论对其进行正向还是负向的评价,都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而不是无原则地放大或缩小。这一点与历史虚无主义那种具有浓厚形而上学色彩的历史评判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全面性的原则还要求我们从时间、空间、纵向、横向等维度综合看待历史。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年代甚至朝代有着不同的生命轨迹、历史作为,既要从和他同时期人物的评价中搜取广泛的评价,也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客观分析他的言行以及历史局限性,还要对他的功过是非做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如果仅仅看到历史的个别性,甚至把历史的特殊性当作历史的普遍性,虚无主义的谬误就不可避免了。
历史并非“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对历史运动及其发展趋势,固然有不同的观察与判断,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但是对历史本身必须心存敬畏,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守基本的历史常识,不能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伪造历史、调侃历史。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并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