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赫赫威名的一些民族,无声无息消失于历史滚滚车轮中。比如匈奴、楼兰等,它们究竟走向了哪里?又为何会消失了呢?
匈奴,在我国的历史上,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特别在秦朝和汉朝,非常活跃,秦始皇为了抵御他们,修建了万里长城。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匈名将,汉武帝一生都在与匈奴作战。
可自从匈奴分为南北部族以后,历史舞台上,他们的身影渐渐就淡化了。分为南北匈奴后,南匈奴慢慢融入了汉族;而北匈奴继续战斗,后被赶出了中国,迁徙到中亚,进而到了欧洲。还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到魏晋时期,匈奴人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之后,中国的舞台上,就没了他们的踪影,也没了任何关于他们的记录。
匈奴配图
太史公的《史记》,是对匈奴做最早记述的史籍。据记载,匈奴人的先祖是夏桀的儿子淳维,后来因为战争,族群四处游牧,终成了游牧民族。
匈奴的前身,其实就是犬戎。周幽王迁都,致使周朝分为西周、东周。周幽王被迫迁都,正是因为犬戎的入侵。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当犬戎真正入侵时,却无一个诸侯救驾,导致都城被占。西周结束,开始了动荡纷乱的东周。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他们的根据地,基本上是蒙古大草原一带,那里生存环境恶劣,不能以农业为生,所以他们都练就彪悍强壮的体质。
而“匈奴”的这一说法,开始于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匈奴人常常侵略中原,中原人心生怨恨,再者匈奴人彪悍凶狠,于是中原人便用凶和奴结合,作为对胡人的总称,渐渐演变成匈奴这一词。
匈奴
春秋战国时,与匈奴作战最凶狠的,莫过于赵国名将李牧。终其一生都在和匈奴大战,且功绩不凡,百战百胜,被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匈奴巅峰辉煌时期,在秦汉之际。那时的匈奴头领,是莫顿单于。莫顿,消灭了周边其他的胡人部落,其中的东胡、月氏等,也曾称霸一方,终被莫顿单于所灭,建立了一个统一大草原的匈奴帝国。
当时刘邦不堪其苦,领军征伐。被莫顿单于围困与白登山七天七夜,不能进不能退,差点命丧白登山。若不是陈平献上计策,他能否活着走出来,就很难说了。
因此,汉朝后面几位皇帝,都极为忌惮匈奴。一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出了卫青、霍去病这等名将,经过漠北大决战,才把匈奴打得消停了几十年。
匈奴作战
西汉后期汉宣帝时,匈奴由于内部斗争,分裂为南北匈奴。此时的匈奴头领,叫作呼韩邪单于。而他,正是娶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昭君那位主。
与呼韩邪单于分庭抗礼的,是他的哥哥郅支单于,他建立了北匈奴。从此,匈奴势力大减,而且内斗不断。
由于南北匈奴的水火不容,两方的信念、发展反向迥然相异。呼韩邪单于的南匈奴,投靠了汉朝。汉宣帝对其进行了融合,渐渐他们大部分就汉化了。北匈奴郅支单于,则继续作战。他们一度发展到西域,并在西域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经历东汉时期,北匈奴更加衰弱,而此时,南匈奴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基本和汉族融合一起了。在匈奴江河日下时,另一个胡人部落崛起,这便是鲜卑族。日渐强大的鲜卑,把弱小的北匈奴,撵得无立足之地。历经三国魏晋时期,万般无奈的他们跑去了中亚。
匈奴人
一涉足中亚,他们的足迹便消失在中国的舞台上。有西方学者考证,说欧洲的匈人帝国,便是这支北匈奴残部所建。至于真伪,还有不少争论。可匈奴人,改变和参与了欧洲的历史,这是比较准确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厚重博大;据考证,在这片土地上,曾生活过四百多个民族;而如今,也就只56个民族了。其中一些就真的消失了,而一些融合了。
匈奴这个民族虽然消失了,可他们的后人,却长久留存。也许在我们汉族的血液中,也流淌着匈奴的血液。毕竟,我们都是共同的一个华夏祖先。
而且,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多用语和成语,都和胡人有关。比如常用的胡说、胡说八道、胡言乱语等,都是来自胡人,可见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之深。
匈奴战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