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
其中,西汉的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 ),史书又称为“前汉”,初期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东汉,我们后面再做分享。
西汉共210年,经历了12位皇帝,是哪12位呢?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婴(刘婴)。
注:史学界一般把新朝和更始帝时期加入西汉来算,所以西汉十二帝,其中不包括正统史学界不承认的前少帝刘恭(汉惠帝刘盈长子)、后少帝刘弘(汉惠帝刘盈四子)、废帝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新帝王莽和更始帝刘玄。
西汉210年,发生了很多历史事件,在此,主要摘录其中10件和大家一起分享
1、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汉朝。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2、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诸吕之乱的平息,使西汉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战乱。
3、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4、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5、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指西汉汉武帝开创的盛世,汉武帝是两汉时期雄才大略的皇帝,建立了多方面的制度,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千古一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汉武帝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在他的时代得到空前巩固,西汉的文学、史学、哲学、科技、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都有相当程度发展,汉文化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序幕。他的时代所产生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影响。
6、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7、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
匈奴军臣单于贪马邑财物,以十万骑入武州塞(今山西左云至大同市西一带)。因消息泄露,未能完成伏击,至此,西汉开始与匈奴交战。匈奴在“马邑之围”后断绝与汉朝的和亲,频繁袭击汉朝边郡,但唯独因贪图汉朝财物,关市还在继续维持。
“马邑之围”的计划虽未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汉朝开始主动出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8、霍光辅政
霍光辅政,是西汉中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背景是:汉武帝征伐四方、三击匈奴,致使国库亏空,百姓叫苦连连,并时有农民起义反抗。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逝。年仅7岁的汉昭帝继位,遵汉武帝的遗嘱,由大将军霍光来辅助汉昭帝,史称“霍光辅政”。
霍光辅政期间,平叛乱,稳定为发展生产,为汉室的安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
9、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1月10日),此时的西汉自汉武帝对外战争结束后,逐渐进入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在汉昭帝、汉宣帝治理下,大汉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景象,甚至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
10、王莽篡汉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
西汉自汉成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
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迄今为止,我国的大部分人,皆为汉族,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可想而知,当时的西汉王朝在我国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汉存续210年间,发生的著名事件,不止上述10件,除上述外,另有: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萧何月下追韩信、白马之盟、周勃夺军、将门虎子、河西之战、漠北之战、苏武牧羊、司马迁与《史记》、昭君出塞等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