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改革开放专家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及意义

改革开放专家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及意义

改革开放专家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及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文/李新挪(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的提出,不仅为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且也为我们党谋划和部署未来发展目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对于我们科学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生产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各种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中,根据矛盾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所谓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构成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概括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他们认为,这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都是这一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它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此之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不仅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基本矛盾,而且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以往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以及解决这种非对抗性矛盾的方法。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谓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的复杂矛盾中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任何社会及其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在剥削阶级社会里,由于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这就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只能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如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旧社会主要矛盾的对抗性质,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了,而变成了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956年党的八大作了明确表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的复杂矛盾中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和主要矛盾相比较而存在,相联系而发展的。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是广泛存在的。在经济方面,存在有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如公有制经济和其他形式经济之间的矛盾,生产和生活、积累和消费、生产和流通、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等。在政治方面,存在有民主和集中的问题,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民主与法制、自由和纪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民族关系问题等。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有婚姻家庭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等。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有正确和错误的矛盾,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全面和片面的矛盾以及对处理各项工作和各种问题的具体措施、方法步骤上的不同看法、不同意见的矛盾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提出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我们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首先必须认清和把握主要矛盾是什么,这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979年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根据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实际,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之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一直到党的十八大都沿用了这个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大会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与经验,根据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实际新水平,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且鲜明的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提出,有两个重要依据:

第一,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事物就是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向前发展的。在事物矛盾的发展中,其中必有一种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主要矛盾,在另一种条件下则变为非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非常重视对社会矛盾及其转化问题的研究。他曾经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号召全党要重视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而且又强调全党要对主要矛盾转化重要性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学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依据。

第二,实践依据,是我国40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许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再用“落后”二字来说明我国的社会生产,显然已经不符合客观实际。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相对丰富,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了相应满足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变化,也在激发着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更加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激发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们党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依据。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转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会随着经济社会的显著发展而发生变化,这是符合事物矛盾发展规律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仍然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出发点,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全面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协调推进“五大建设”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提出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判断的提出,为我们党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1956年我们党的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我们党制定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令人遗憾的是,时隔不久,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们党改变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仍然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作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为此制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不符合我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的表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正确判断,为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支撑。社会主义实践和经验证明,我们党什么时候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准确判断,并据此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发展就胜利;什么时候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失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出现偏差,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挫折和重大损失。党的十九大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国情和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的提出,对我们党和国家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们党制定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我们党确立新发展理念和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我们只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问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判断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协调推进“五大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恩格斯早在1890年给奥托.伯尼克的信中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的这一重要论述,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为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作出关于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立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我国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通过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取得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到江泽民提出要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再到胡锦涛提出,要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始终等论断,都始终坚持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基本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那么,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必须通过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实现。而要实现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段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新时代的改革,已经不是以前的单一经济体制改革了,而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和其他体制等全面的改革。这种改革不管问题有多少,难度有多大,我们都要坚决进行到底,因为这是我们实现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判断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提出来的。我们党历来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一直都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作为执政理念和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追求和奋斗的远大理想。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正是着眼于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多方面需要的变化,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出发提出来的。我国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很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的前列,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与此同时,在人民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诸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又提出了新的需要和要求。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需要,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这些新要求,就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坚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态环境条件和质量。时时处处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

上一篇: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相对应的时间和世纪
下一篇: 各朝代统治时间 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