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的内容摘要:幻灯片1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幻灯片2容提要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按现在一般的历史分期,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但就体育而言,以清朝末年才开始引进西方近代体育,到“五四”运动时期,这段时间很短,还没有多少有关学校体育历史可以叙述。所以,我国体育界只好采取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前,作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

幻灯片11

1.洋务运动时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帝国不断入侵,广大中国人民为反对侵略,反对封建统治,不断起义,使清王朝外交困,面临灭亡。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大官僚、大军阀,为了挽救他们的灭亡,推出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他们主学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的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等。并开展了以西方近代体育为主的各种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虽然当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学堂极少,但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幻灯片12

2.维新运动时期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继起的是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虽然维新运动为时极短,不过百日即宣告失败,但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提倡西学,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教育等知识。特别包括西方资产阶级全面发展教育学说,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幻灯片13

3.《奏定学堂章程》

随着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朝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得不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其中对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并于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

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这一新学制执行后,由于各级学堂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无体育课的状况。

幻灯片14

存在问题

由于新学制基本上仿效和抄袭日本的学制,因而受日本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课的容基本上是以千篇一律的兵式体操为主,不但呆板、枯燥,也不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

当时由于体操教员缺乏,许多学堂都由退役士兵来充当教员,这些人不但不懂体育,不会教学,相反教风极差,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课的实际效果。

幻灯片15

4、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的

“双轨现象”

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对学校教育也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但体育方面并无根本改变,仍沿袭清末军国民教育兵操为主的体操课;

另一方面由于受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许多学校则在课外开展球类和田径

为主的活动和竞赛,比较注意活泼、愉快、机智的运动。由于课和课外两种明显不同的体系,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轨现象”,这种现象直至l922年学制改革后才逐渐消除。

幻灯片16

5、“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用先进,科学的观点论述体育的思想也陆续出现。其中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幻灯片17

6、1922年《壬戌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在我国的没落。《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制定的,它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成果。

幻灯片18

7、《新学制课程标准》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幻灯片19

8.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及研究受到了体育教师的重视。当时较为流行的即,为“三段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只是部分教师的初步尝试,其中还有不少缺点,但毕竟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幻灯片20

9、课外活动、体育师资培养

这个时期学校课外活动及校外运动竞赛比过去更加活跃,同时女子体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并逐步重视了对师资的培养。当时最为典型的是“高等师学校体育科”和“高等师学校体育科”,这两所学校在培养体育师资方面比过去有很大改进,从而使我国对体育师资的培养逐步完善和走向正轨;然而尽管在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有了很大发展,但重文轻武和轻视体育的思想依然较为严重。

幻灯片21

10、两种政权与发展很不平衡的

学校体育

1927年国民党建立国民政府,同时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出现了两种政权,两个区域,学校体育的很不平衡。

幻灯片22

在国统区,成立了学校体育的领导机构,先后颁布了不少学校体育法令,并在此基础上于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教育部还聘请国外一部分体育专家编写了各种体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培养了体育师资,这一切反映了当时体育界有识之士对实施学校体育的某些设想和愿望。对近代学校体育产生过一定影响。

由于学校体育不被重视,所制定的一些体育法令和措施并没有得到贯彻和实施,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缺乏。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简陋不堪,体育课被视为“小四门”可有可无;课上“放羊式”现象普遍存在,课外只注重训练少数选手去夺锦标,从而使学校体育发展缓慢,学生健康状况极差。

幻灯片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开展

在苏区和解放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广大师生想方设法,因陋就简,土法自制,缓解了场地器材的不足,使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新气象。1941年创建的大学体育系,为解放区培养了一批体育干部。

幻灯片24

三、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幻灯片25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曾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7月中华全国学生第15届代表大会的决议中也提出要“积极开展学校中的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改进全国同学的健康状况,要使每一个,同学都具有强劲的体魄,能够胜任紧的学习和繁重的工作。为了适应祖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应该注意提倡军事体育活动”。

幻灯片26

特别是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校体育,忽视学生健康的状况起了重要作用。

幻灯片27

1952年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开始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也设有群众体育司学校体育处,此后各省市、自治区也于1953年相继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体育机构,使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了组织保证。

上一篇: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
下一篇: 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从幼学国学?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国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