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学热的几个原因
第一:对当下应试教育的不满。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的学校为目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立。就是这样一种一直沿用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学生的发展不平衡,忽视思想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片面的追求升学率。
而国学的精髓,正是以传统美德的培养为中心,从而可以弥补素质教育的缺失。国学教育不仅是最好的道德教育方法,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这是目前国学热的一个主因。
第二:政策的推动
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专门的指导纲要。
这一指导性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了国学教育在现有教育体系的进展,因而各个阶段的学校都开始进行不同形式的国学教育。甚至有的学校还专门办起了国学特色的班级,尤其是私立学校,把国学教育做成课他们的办学特色,以此来作为招生的噱头。
第三: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冲突
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荒芜。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进而希望通过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提高全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
第四: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对大陆学术界的反哺
他们以接续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主张在西方文化面前,应该完好地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国民精神。例如:曾仕强、李敖、傅佩荣、王财贵等。他们著书立说,四处讲学,身体力行,在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大陆学者也兴起了对港台新儒学学者及其思想的研究高潮。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交流的不断扩大,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儒家文化热和国学热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五: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走出了过去那种封闭保守的僵化状态,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挖掘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中有价值、有益的成分成为很自然的事。另外一点就是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世界第二,科技、军事、政治等各方面都都在世界各种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自然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逐日增长。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国学的兴盛是经济实力增长之后带来的文化自信的增长。
国学的本质就是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原则,这是智慧,不是知识,既然如此,只要是人就要学,否则如何还算一个人?国学热则是一个虚热的状态,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认识到国学的真正价值和作用,更多的人是把国学当成一个项目,一个市场,注重的是利益,这与国学的本质本身就是背道而驰,所以看似火热,其实没有多少本质,哪怕是电视上那些所谓的和国学有关的节目,也不过是知识的体现,与智慧无关,同时还让那些“学富五车”的人满足了虚荣心,增加了傲慢,甚至等于毁掉了一些根基很好的孩子,不过这是真正认识国学必经的过程,不足为奇,不可或缺。
已赞过已踩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