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引言: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属于启蒙阶段,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智慧、礼仪、涵养,对于幼儿启蒙有很大的作用和启发意义。同时幼儿学习国学经典,一定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愿意去拥抱传统文化。做好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可以在幼儿心中埋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关键词:国学经典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核心素养摘要:要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应当从小培养,同时也要从小就提高幼儿的语言核心素养。但是幼儿处于懵懂时期,在面对看不懂的传统文化面前,常常不知教师所云,故而教师应当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不同的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幼儿理解,本文就幼儿园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展开论述。一、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一)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近年来教育行业十分关注的话题,幼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俗话说“好习惯要从娃娃做起”。故而让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将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如今中外文化交流密切,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文化是潮流。日韩文化是潮流。大街上日韩风的服装比比皆是;在一些首都城市,圣诞节,平安夜的节日更是热闹非凡。而许多人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值得去继承和宣扬。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包含了古人的智慧、礼节、涵养、音韵美......这些文化值得被继承值得被发扬。故而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十分有必要,让幼儿从小在心中埋下一颗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种子,多年以后或许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讲话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但是模仿能力较强。国学经典所蕴含的语言意义深远,对幼儿有语言启发的作用。幼儿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能模仿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幼儿对语言的掌握能力逐渐熟练。二、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措施(一)趣味动画,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首先由于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懵懂时期,面对教师教授国学经典时,常常跟不上教师节奏,甚至听不懂。其次幼儿对于国学经典的兴趣度有待提高,面对经典文字,幼儿不能较好的集中注意力。这两点原因造成教师在给幼儿宣扬传统文化时效率不高,作用不大。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播放与经典诵读配套的动画,激发幼儿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理解经典诵读课文的意思。例如教师在幼儿园大班教学经典诵读时,首先,教师可以采取节拍其次,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诵读,以“拍手+诵读”的方式,带领幼儿边拍手边诵读。
还可以变换拍手节奏,与幼儿进行跟拍游戏。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经典诵读课文的熟练度。此时幼儿对今天要学的经典诵读课文具有一定印象和认识后,教师此时可以播放配套的动画片。教师在播放第一遍动画片时,只需让幼儿体验动画片内容的乐趣。在播放第二遍时,教师应当在适当时机对动画片的人物、情节进行解释说明,解答幼儿心中的困惑。同时,教师应当在幼儿都表示理解后,请幼儿积极举手回答,看过动画片后,自己对这篇经典诵读课文的故事是怎样理解的。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小红花,奖励积极举手的幼儿。幼儿对动画片的兴趣大,教师采取动画片与经典诵读相结合的方法,使幼儿对国学更有兴趣。埋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二)“音乐+经典”,感受经典音韵美幼儿园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时,常常只注重幼儿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对诵读的要求不高。所以幼儿在诵读方面变得随意,只要求集体整齐,声音洪亮。教师并未向幼儿说明国学经典中所具有的音韵美。音韵对于在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人来说,是一件必须要通关的事,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故而教师应当在音韵这方面下功夫,使幼儿感受传统国学经典的音乐感,韵律美。“音乐+经典”是指教师在授课国学经典诵读时,以音乐融合经典,经典进入音乐的方式。
让幼儿正确把握经典诵读技巧、节奏,切身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感。例如幼儿园大班教师在教授国学经典诵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采取“三有”诵读方式,在使幼儿领略国学经典诵读所特有的音韵美的同时,向幼儿展示一个模范标杆的作用。“三有”指得是“有节奏、有重度、有感情”。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幼儿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音乐+经典”的国学经典诵读音频(音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寻找,或者教师自身阅读,录好音频。),教师在播放音频时,注意听读结合。教师在播放前两次今天要教授的国学经典诵读音频时,应要求幼儿认真听,感受融合音乐后,国学经典在心中产生的变化。教师在播放两遍音频后,要求幼儿跟着音频的节奏,认真感受朗读的感情,进行跟读。此时幼儿基本上已经掌握国学经典所特有的音韵美。教师此时可以要求幼儿进行独立诵读,与此同时,教师应播放符合要教授的国学经典的背景音乐,让幼儿沉浸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处处富含音韵美,这也是幼儿园教师在给幼儿教学过程中所需传承的文化,有利于养成从幼儿阶段开始的诵读习惯,受益终生。(三)实践检验真理,户外寻找经典,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现今教育系统一直缺乏对实践的投入,课堂上学习大量理论知识,课后只有对于理论知识的不断夯实和巩固。
俗称“刷题”。幼儿园教师过程中,不免也掉进这样的循环。课堂上对国学经典诵读的要求是理论大于实践。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来源,为何产生,又被用作何种用途。甚至没见过这一样事物。站在幼儿叫角度上来看待,这些东西过于陌生,故而也感受不到国学经典文字中的能量。不认识所学的“东西”,国学经典文字对于幼儿来说是冰冷、陌生、无趣的,故而也大大造成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缺失。而幼儿对于实践的活动兴趣很大,满足幼儿较强的好奇心,户外课堂正是幼儿所喜爱的,却正是幼儿园课堂所缺失的方面。故而教师在教授幼儿国学经典诵读时,教师应当增加户外课堂次数。让幼儿去户外寻找这堂国学经典诵读课文所要接触到的事物,切身体会,古人时如何让创作富有力量与灵性。例如幼儿园大班上册教师在教授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户外寻找松柏活动。教师首先应该选择一块活动区域(有松柏的区域),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教师应要求幼儿不可超过此范围内活动。其次对班上的幼儿进行分组,选出组长,负责带领其他组员行动。接下来教师请幼儿自由发挥,出发寻找松柏。最先找出松柏的小组获得教师提前准备的小红花。
在幼儿找出松柏位置后。教师首先可以请幼儿集体诵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其次,诵读过后,教师就可以向幼儿解释,松柏是什么,为什么松柏在冬天也不枯萎,松柏的用途是什么。在幼儿对松柏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此时可以进一步向幼儿解释这句论语的引申意义。在寒冬季节,才知道松柏的坚韧,同样的人在越艰苦的时候,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接下来教师应当向幼儿传达这句论语真正的教育意义。用户外课堂,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加大。同时,经过实践去认识,幼儿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国学经典文字中所蕴含的力量。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实践检验真理,从户外寻找经典,引导幼儿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等策略,在幼儿园中开展各类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参考文献:[1]王英.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2019.[2]张娟娟.关于幼儿园如何开展幼儿经典诵读教学的探讨[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9,000(002):P.134-134.[3]梁雅娟.浅谈幼儿诵读国学经典的八种活动形式[J].今传媒(学术版),2020,028(005):155-156.-全文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