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千百年来文人士子必读书目之一,位列“四书五经”之首,是儒家重要典籍。朱熹说,读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王阳明说,《大学》指出了真正的知行给人看……
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千古流传,那究竟什么是《大学》之道呢?
2019年3月24日
让我们跟随
博士生导师王雷泉教授
相聚觉群书院
领会《大学》的三纲八目
由修齐治平而止于至善
学习其中的大学问
王雷泉教授,国学名师,是复旦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他的公开课曾经因为人数太多而换过三个教室,复旦学子说能选上王教授的课是幸运的。
觉群书院有幸邀请到王教授主讲《大学》课程,以期大家从经典中了解传统文化之精髓,从名师处学习儒家之精妙!
王雷泉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回家乡鄞县管江前溪村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留校任教,历任哲学系副主任、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宗教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等。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宗教学原理、佛教哲学史、佛学原著选读、中国佛教史专题、禅学研究等课程。著译有《摩诃止观释译》《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卷》《禅与西方思想》《禅宗与精神分析》《中国佛教的复兴》等书。
■课程内容
○第一讲为政之道与大人之学
本讲从大学之道是为政之道、士的使命与大人之学、三纲八目的理论架构总领纲要,大学之道,可以说是修己安人的道理。从修身齐家开始,扩大范围,那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总原则”。
○第二讲 格物致知:识得大体
“格物致知”,就是搞清楚我们在天地和群己之间的定位,确立人生在世的格局。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识大体,掌握内圣外王的大局。此即古人所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第三讲诚意慎独:特立独行
诚意、正心、修身三章是说内圣的实践,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章则体显为外王的事功。《诚意》章在《大学》“内圣外王”的实践中,有着最关键的枢纽地位。
○第四讲絜矩之道:治平原则
本讲从五方面总结,家齐而成教于国,絜矩之道:忠恕原理,治平的政治原则,治平的经济原则,辨义利之道。
■报名课程
○授课时间
国学课程之《大学》
第一讲:3月24日 下午13:30-16:30
第二讲:3月31日下午13:30-16:30
第三讲:4月28日下午13:30-16:30
第四讲:5月18日下午13:30-16:30
*本课程采用《小戴礼记》中的《大学》古本
○授课地点
普陀区新会路25号 觉群楼二楼多功能厅
(从长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入)
温馨提示:第二讲,授课地点为觉群大禅堂,陕西北路1380号银座企业中心二楼。其余三讲皆在觉群楼二楼多功能厅。
△长按二维码,报名课程
一次性报名四节课程有优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