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国国学指的什么?

中国国学指的什么?

中国国学指的什么?中国国学指的什么?中国国学指的什么?:

中国的国学具体指的是什么

转贴一、国学到底是什么?沧浪之水的国学观我没看懂。辞海中说国学:1、是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2、指西周设于王城及诸候国都的学校。看样子,我们所理解的国学是应当指第一种解释了。问题是,什么是“本国固有的文化”?国学是“中国文化”,还是“古代中国文化”?沧浪之水并没有对此进行界定,只说“国学是 ‘孔孟墨老庄孙子’,国学是‘儒法道释理’国学是《论语》,是《孙子兵法》,是《易经》是《道德经》,是《大学》《中庸》,是《百家姓》、《三字经》;国学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我想问一问的是,五四以来,从鲁迅、胡适到毛泽东、顾准,算不算国学的内容?据我的理解,国学应当是一个...全部

转贴一、国学到底是什么?沧浪之水的国学观我没看懂。辞海中说国学:1、是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2、指西周设于王城及诸候国都的学校。看样子,我们所理解的国学是应当指第一种解释了。问题是,什么是“本国固有的文化”?国学是“中国文化”,还是“古代中国文化”?沧浪之水并没有对此进行界定,只说“国学是 ‘孔孟墨老庄孙子’,国学是‘儒法道释理’国学是《论语》,是《孙子兵法》,是《易经》是《道德经》,是《大学》《中庸》,是《百家姓》、《三字经》;国学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我想问一问的是,五四以来,从鲁迅、胡适到毛泽东、顾准,算不算国学的内容?据我的理解,国学应当是一个国家的固有的文化的体现。“固有”的,应当是对已有的中华文化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古代的。国学是文化传统,一切已过去的或正在发生的中华文化都应该可以纳入国学的视野。

2、国学是中国传统自有的东西,还是应该包括外来文化融入后形成的属于中国人民的东西?好象古代融入中国的佛学是国学的组成部分已经是不没问题的了,那么五四后引入的德先生赛先生,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新左派、自由主义等思潮算不算国学的内容?按问津者的理解,国学不仅是老庄孔孟,宋明程朱,还应当包括近当代已被中华民族所成功汲取并形成中华传统了的文化。

3、沧浪之水说:“元人逃往漠北的时候,也许在感慨,何以这些看似柔弱的‘汉人’,只能暂时的杀戮,却不能永久的征服?日本人战败投降的时候,大概也不解,为什么在这些劣等的支那民族面前,这个充斥汉*的国度里,枪炮和金圆不能帮助自己最终打开胜利之门?也许有个女贞部落的首领可以告诉他们,因为这个部落,是在血腥的屠杀以后,终于放下自己高贵的尊严,把自己的灵魂也教给‘汉人’的国学,终于换来了二百多年的‘大清江山’。

”也就是说,不能永久征服汉民族,是因为国学(结合下文其实应该是说大汉民族学了),可问津者不懂的是,沧浪之水又举了女贞征服大汉民族的例子。似乎有点矛盾,沧浪之水的意思是不是说,不管怎么样,反正国学就是好,不能征服,是国学的好;征服了我们的人,也因为我们国学好,到头来不是你们征服了我们,而是我们的国学征服了你们呢?附沧浪之水《国学是什么?》:国学是什么?国学是什么?就像你问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什么民族一样,看似很好回答,其实又不那么好回答。

日本就是大和民族,韩国就是朝鲜族,但是,中国的中华民族,就不单单是一个种族,一种信仰,甚至不单是一个祖先。国学,就像中华民族一词一样,不是某一种学问,不是某一个学者,不是单一一种观念。

国学是什么?国学是‘孔孟墨老庄孙子’,国学是‘儒法道释理’国学是《论语》,是《孙子兵法》,是《易经》是《道德经》,是《大学》《中庸》,是《百家姓》、《三字经》;国学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说起国学,就像说起中国人的性格一样,既包罗万象,又一言难尽。国学好不好?好!可是中国人的‘国学’,让中国人败给了洋人,而且败额一塌糊涂。你说国学无用?这些信仰‘国学’的中国人,几千年来,内心是如此的坚贞。

土地没有了,国家破落了,身体流血了,生命逝去了,却始终保留着一个不屈的灵魂。元人逃往漠北的时候,也许在感慨,何以这些看似柔弱的‘汉人’,只能暂时的杀戮,却不能永久的征服?日本人战败投降的时候,大概也不解,为什么在这些劣等的支那民族面前,这个充斥汉*的国度里,枪炮和金圆不能帮助自己最终打开胜利之门?也许有个女贞部落的首领可以告诉他们,因为这个部落,是在血腥的屠杀以后,终于放下自己高贵的尊严,把自己的灵魂也教给‘汉人’的国学,终于换来了二百多年的‘大清江山’。

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中国出汉*,中国人喜欢内斗,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是,中国人从悠悠历史中走了过来,在屡次的浩劫里幸存了下来。国人如水,水无形而质不变。任山川之起伏,地势之高低,时而为滚滚江河,时而作涓涓溪流。

藏百米地下,则为甘泉;积千里旷野,则成湖泊。有利器可断金刚,而无利器可断流水。国学如盆,水形易散,有盆盛之,人心易散,国学凝之。于是,千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此之大功劳者,舍国学其谁?!。

上一篇: 2019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在京启动
下一篇: 国学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讨会举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