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对国学古文的“感觉”

对国学古文的“感觉”

对国学古文的“感觉”摘自《三字经》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其实对于重温《三字经》,每一次都会有很深的感悟,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很多,笼统地讲——教育。但这个话题涵盖的范围太广,所以只想记录一下自己其他的感受。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国学爱好者来说,古文的学习、深究是相当的不容易的,对于各种文言字词的积累及各种典故的记忆真的是需要巨大的脑容量的。所以,一直都对那些国学大师怀有一种深深的崇敬之情,同时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我所追寻的偶像。

哎,不多说了!偶像还是放在心里。书归正传,就拿上面摘取的片段延伸一下,谈谈自己对古文的“感觉”。我清晰的记得,我接触的第一篇古文(那时小学五年级):

“《诫子书》

蜀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看到该文的第一眼,完全就是“满天的星星”,但就是这种感觉,让我从此以后爱上国学文化。因为不懂,所以才产生兴趣,所以这时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从“夫君子之行”开始读的时候,一个“夫”字就让我停了下来,因为不知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迷茫但是又很好奇,于是我就去查资料,因为当时没有手机,所以一切查阅都变得不容易,又问老师,但被狠心的拒绝了(现在我才知道,其实老师也不知道,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政策内留下来的“老教师”)。

所以直到六年级,父亲在一个周末去城里办点事,把我也带去了,于是在我的要求下,父亲带我去了“新华书店”,除了买自己需要的成语词典和词典以外,我终于找到了《诫子书》的译注,我高兴得像个孩子,忘了,说错了,那时我就是一个孩子。此时,我从我的帆布书包里拿出钢笔和一个数学本,兴奋且认真的把全文的翻译都摘抄下来——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此时我的心情就像你手机里的第三个表情包。所以至今,这篇文章倒着背都能滚瓜烂熟。

所以我一直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有了这样基石作为铺垫,所以我的爱“泛滥成灾”。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不知是从哪里弄来了一本《三字经》,我很好奇,因为母亲文化低,又不看书,后来得知她是在路上捡到的。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本还带有译注的古文来说,是喜出望外呢还是兴高采烈,算了,还是如获至宝吧。所以当天连背带翻译的,我看了两遍。

对于《三字经》,虽然短短的一千多字,但是浓缩的都是精华。俗话说:“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何谓“文笈”?盖经典之所藏。华夏文明悠悠数千载,以聿成箸,以文述典,存天地浩然气于寸方间,自有一分感召,一种精神在里面。”

所以回到开篇摘取的文段,抛开精神层面的东西不说,回到文言本身,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记忆、积累和拓展的,只有让这些元素不断的对自己爱好的加持,才会让那种对国学文化微妙的感觉得以顺利的进行。比如从“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开始,刚刚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别看短短几句话,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是不能明白其大意的。“经既明”什么意思呢?单独拿出来,其实理解是很抽象的,这时那就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上文有说过:“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所以不妨去了解一下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历史背景,只要是能让我们读懂的都可以着重避轻的去了解。

王应麟(《三字经》作者)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天性聪敏,九岁便通六经,十九岁举进士,因受到程朱学派的王埜和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所以通过这些介绍,“经既明” 中的“经”指的是“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但平时我们却说“四书五经”,其中没有《乐经》,大概是失传了。那么对于“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其中“方”指才,“子”指子书,即诸子百家的著作,“撮”指摘取,这些弄明白以后,整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经传都读懂了之后,读诸子书。子书繁杂,选择归纳要旨,熟记事缘因果。

同理,“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即诸子名家五子,即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即经书、子书贯通,接着读史著,考究朝代世系,了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所处在远古时代的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通过这些,对于学习国学文化能找到入门的感觉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不断的学习、记忆、积累和拓展,”当感觉来了的时候,再也不需要把翻译融入到理解当中,因为已经站到古人的角度感受到了这一切,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平时我们说吃饭,然后就会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往嘴里扒饭。应该就是这种觉,至少自己就是这种感觉。鄙人不是什么大家,只是想把自己学习国学文化的心得感受通过文字作为载体把它显现出来,也望能有忠爱国学文化的学者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上一篇: 阅读国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 国学大师辜鸿铭介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