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夜,顺治帝驾崩,遗诏皇三子玄烨继位。顺治的离世,给原本平静的皇宫增添了许多的杂乱。正当大臣们忙碌地操办大丧时,这时后宫又传来噩耗——董鄂氏自杀殉葬了。
董鄂氏和顺治的故事(董鄂氏是什么旗)
妃子给皇帝殉葬这事说来也不算稀奇,明代英宗以前,历朝历代都是定制。清初时期,满洲也有殉葬的旧俗。史料中对此就有描述:
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主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妆而坐炕上,主妇率众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弦扣环而殒之。倘不肯殉,则群其而扼之死矣。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几个殉葬的重要信息,清初时期殉葬是标配,而且是死者生前指定的,殉葬之人没有选择的余地,还要高兴地接受。
清初殉葬的事例很多,比如努尔哈赤死后,就有三个女人殉葬;皇太极死后,有两个侍卫殉葬;肃亲王豪格死后,一小妾为之殉葬等等。
顺治亲政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认识到殉葬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必须要加以废除,但顺治朝并未得到执行。殉葬制度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则要等到康熙十二年,这一年康熙帝下旨废除了殉葬制度。
言归正传,开文提到的顺治帝妃子董鄂氏殉葬,和以往的殉葬事例有所不同。很明显他不是顺治帝生前规定的,而是她本人自愿殉葬的。那么,董鄂氏作为妃子,为何要主动殉葬,难道她对顺治帝的感情已经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了吗?
顺治帝后宫有两个董鄂氏,一个是顺治帝最喜欢的孝献皇后董鄂氏,一个就是殉葬的董鄂氏。《清史稿》中详细记载了两个董鄂氏的出身情况,她们的生父都有记载,显然她们并不是同胞姐妹。
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虽然她们不是同胞姐妹,但依然有很深的血脉关系。这是因为她们都是鲁克素的曾孙女,这样算起来,这两人属于隔了两辈的堂兄妹,按古代宗族定制,尚未出五服。
遗憾的是,史料中对殉葬的董鄂氏(康熙帝封贞妃,后以贞妃称之)惜字如金,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至于她是什么时候入宫,年龄多大,不得而知。但通过分析,贞妃主动殉葬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殉葬的观念尚根深蒂固
顺治一朝,殉葬制度还没有取消。比如孝献皇后董鄂氏病死后,顺治帝就曾脑袋一热,下令让30多个太监宫女陪葬,若非孝庄文皇后和大臣的阻挠,这些人都会陪着孝献皇后而去。
顺治帝临终前留下遗诏,涉及的内容也很多,里面还有“不令宫人殉葬”这一条。但殉葬制度在满人中根深蒂固,贞妃或许受到这个影响,才决意殉葬。但这个显然不是主要的原因。
其二、生无可恋还不如追随先帝而去
贞妃生前娘家人地位不高,她在宫中的唯一亲人就是孝献皇后。然而孝献皇后已经病死,而这次丈夫顺治帝也离她而去,往后的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
这样一个不受宠且名分地位也不高的先帝遗孀,注定了要孤独地熬过剩下的大半生。对于这样的命运,贞妃或许不能接受。还不如随着先帝而去,赢得一个好名声。
其三、性格因素
贞妃是属于那种性格保守的人,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或许对于顺治帝来说,贞妃根本无足轻重,甚至连见面的机会也很少。但在贞妃看来,顺治帝不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她的男人,如今自己的男人死了,她不愿独子偷生,一门心思要圆了夫妻之情。
其四、察觉到了一些危险的信号
顺治帝一生最宠爱的就是孝献皇后,而且是宠过头了。顺治帝不惜要废了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要让董鄂氏继承皇后。若非孝庄和大臣的极力反对,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之位必然不保。
孝献皇后之死让顺治帝痛心疾首,为此他干了一些十分出格的事,不仅追封为皇后,还让朝廷二品大员抬棺,自己亲写“行状”,几乎将所有的荣誉都给了孝献皇后。
顺治帝这些出格的举动,让孝庄以及朝中大臣很不满,如今顺治帝驾鹤西去,孝献皇后就难免要遭到清算,如果是这样,贞妃作为孝献皇后的堂姐妹,肯定落不着好。
贞妃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自己必会遭到牵连,在宫中的日子不好过。所以还不如追随先帝而去。事实上正如贞妃所料,孝献皇后受到了种种指责,她虽然被追封为皇后,但却是清代最不正宗的一个,神牌没有升祔太庙,皇后也没有系谥。
董鄂氏死后两个多月,康熙帝追封她为贞妃,并优待她的家属,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其实为顺治帝殉葬的还不止贞妃一个,有个叫傅礼达的侍卫也自杀殉葬,但他却是出于内心要追随顺治帝的。
备注:近来发现有不少平台作者恶意抄袭。御史在此声明,所有文章仅发布于头条、百家两个平台,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不得侵权发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