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末年,周景王在位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国力日下,甚至远不及一些诸侯国。由于周王室财力微弱,周王室每年都要向其他诸侯国乞讨度日,诸侯国那是名义上还尊崇王室王权,所以每年也基本会向王室进贡,但是这些贡品远不及周景王和王室的开销。周景王日常的青铜器皿等都要向各诸侯国讨要。
有一次,他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每年都有器物进贡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有进贡呢?”荀跞的随员籍谈答复说,当初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赐以礼器,目下晋国又忙于对付戎狄,财力较为匮乏,所以送不出礼物来。
周景王听了就十分生气:“您晋国不进贡也就罢了,还说我王室没有赐给你们晋国东西。当年你晋国土地是不是我周王室赏赐的,你晋国的一些王鼎是不是也是我王室赐给的。你籍谈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以主持国家大事,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在这时就有了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这就是周景王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是“数典而忘其祖”,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源。这件事说明,春秋初年王室还能赐些土地器物给诸侯,这时却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
图片来自网络
点评:
这个故事中,周景王实际上是一个可笑的角色。
明明这个时候周朝已经没落,只能靠诸侯接济过日子。但他还要说,我对你祖上怎么怎么好,你现在怎么对我不好。可见周王朝的统治者还活在过去的荣光之中。
这与现在的许多人状态很像,比如说有些人年轻时候当领导,退休后突然闲下来了。之前逢年过节是门庭若市,求他帮忙,给他打招呼的人是络绎不绝。现在一些后辈,见了面也不和他问好,这让他很痛苦,整天郁郁寡欢,茶不思饭不想的。
其实大家想想,这是别人的问题吗?
这是自己的问题!
所有的痛苦来自于改变得太慢!
当我们沉湎于过去,不正视现在,也不积极改变,那必然是痛苦的。因为你想的和你经历的互相矛盾,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在我看来真正忘祖的是周景王,他已经忘记了周朝祖先,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了。
健康 智慧 国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