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造词·自造缩略词·割裂双音词·误用成语
语言中通过随意拼凑词语而造成的表意不明、不为人们理解的词。生造词和仿词不同,仿词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模仿已有的词语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如“日前,‘周杰伦御用写手’方文山在做客网站时,表示自己有严重的‘字恋’倾向!”中的“字恋”仿造“自恋”而成,突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仿词一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不能生存,生造词不同,没有具体语境的要求。
打人逍遥法外的意思(逍遥法外的意思解释)
生造词
1.单音词+单音词
这两个单音词必须同义。“谈讲”由同义的“谈”和“讲”拼凑而成,“望瞧”由“望”和“瞧”组成,还有“愉乐”“欢悦”等。
2.双音词+双音词
从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词中各选一个语素组合而成,这是生造词构词的主要方式,如“狡奸”“体惦”“憎愤”“抗斗”“焦愁”“劝拦”“感佩”等,前后两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
3.成语/词组—双音词
将成语或词组随意压缩成一个双音词,如“培教”“融贯”分别由“培养和教育”和“融会贯通”的压缩而成。
4.随意颠倒双音节词素
将已存在的双音节词的前后顺序颠倒过来,“述叙”“述阐”“路道”“刻雕”“行施”“涉跋”等。
5.直接生造
对现代汉语中已经存在此意思的词不管不顾,直接生造另一个词,如“重气”和“粗气”同义,“普盖”和“覆盖”同义。
自造缩略词
缩略词,处于表达经济原则的需要,在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具有使用频率高和凝固程度大两个特点、即使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也不影响意义稳定性的词,如“家电”“高校”“六畜”“军委”“研院”“置办”等。缩略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简洁明快,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中的缩略词越来越多,如果使用不规范,造成理解的困难,就会犯自造缩略词的错误,如“西大”,是指“西北大学”,还是指“西南大学”?不同的人理解不同。
割裂双音词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双音节词,除离合词外,一般情况下这些双音节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离合词,指“汉语里有一种AB组合,中间可插进别的成分,A与B可离可合,是为‘离合词’”②,如“鞠躬、洗澡、打架、跳舞、离婚、毕业、见面、上当”等,这些词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后依然成立,如“跳了舞”“打个架”“上一次当”等。不过,离合词数量毕竟有限,不是离合词的那些词中间就不应插入其他成分,否则会破坏词语结构的稳固性,如“害羞”“起床”“胡闹”“秒杀”等,中间都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误用成语
成语,熟语的一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和风格的典雅性三个特点。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含义深刻,若是运用得不恰当,就会造成成语的误用。成语误用主要分为成语使用不当和滥用成语两类。
1.成语使用不当
成语使用得是否恰当,需要从词义、使用范围、适用对象、褒贬、句法功能、书写规范六方面验证,如果这六方面都正确,成语就使用恰当,反之,则成语使用不当。成语使用不当主要分以下几类:
成语意思理解错误
有些成语的意思可以从字面得知,如“火急火燎”,形容心情非常急迫,“危言耸听”,指故意夸大事实说话使人害怕或震惊;有些成语的意思通过字面无法得知,或者说在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比喻义,如“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短小精悍”,不仅用于人,也用来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有力,“拾人牙慧”比喻为沿袭别人的语言或文字,“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成语使用非常频繁,而且由于其自身的情况较为复杂,因此有关成语使用不当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差强人意”被误用为差一点点就可以,实际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画龙点睛”误用为多此一举,实际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能突出重点,使内容深刻、有蕴意;“侃侃而谈”误用为聊天,实际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等等。
成语范围、适用对象、褒贬不当
(1)使用范围不当
成语有明确的使用范围,不能胡乱使用,如“美轮美奂”误用来形容一切事物,实际只能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可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很多,不可用于其他事物;“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干了,但是不能用于关心。
(2)适用对象不当
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用错,如“鼎力相助”误用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实际只能用于对方或他人;“抛砖引玉”为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下辈,不能用于同辈之间;“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其他人。
(3)褒贬不当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感情色彩,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感情色彩,否则,就会出现误用的情况。褒贬误用分为两方面,一为褒义误用为贬义,如“胸无城府”本指人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说一致,比喻心胸坦荡,没有心机,误用为没有主见;“屡试不爽”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误用为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名噪一时”指某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常被用为贬义。二为贬义误用为褒义,如“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误用为喜欢教育行业;“改头换面”指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误用为彻底改变;“弹冠相庆”指一人当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开始庆贺将有官可做,为贬义,误用为褒义的相互庆贺。
成语句法功能错误
成语同词一样,有名词性的、也有谓词性的,成语可以作句子的多种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不同类型的成语有不同的造句功能,根据成语的特点和造句功能,大致将成语分为三类:名词类成语、动词类成语和形容词类成语,名词类成语如“自知之明”“仁人志士”“清规戒律”“天上人间”“国色天香”等,一般作主语、宾语;动词类成语如“逍遥法外”“墨守成规”“翩翩起舞”“昂首阔步”“争先恐后”等,一般作谓语;形容词类成语如“水泄不通”“倾国倾城”“忠厚老实”“酣畅淋漓”“十全十美”等,一般作谓语、定语和补语。这几类成语之间不能误用,反之,会造成语句法功能的错误。
随意改变成语的字眼
成语的结构稳固,除了修辞上的需要,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改变成语的字眼,以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之外,一般情况下成语的字眼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否则,就是成语误用。服装店将“依依不舍”改为“衣衣不舍”,天友酸奶将“有滋有味”改为“友滋友味”,商店将“有备无患”改为“有杯无患”,酒家将“久负盛名”改为“酒负盛名”,自行车店将“其乐融融”改为“骑乐融融”,其他如“无鞋可击”“钱程无量”“无胃不至”“饮以为荣”等,都是随意改变成语字眼的结果。大量的成语被改动,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应适可而止。
2.滥用成语
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但不必处处使用成语,在不该用成语时就可以不用,否则,会造成成语的滥用。一般而言,广告滥用成语最多,其次就是中小学生的作文。
场边的人如潮水般涌入场内,欢呼声震耳欲聋,人们把黑方中锋高高抬起。(摘选自学生作文)
刊误:作者在写校内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一个班级人数有限,欢呼声再高,也不可能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本句成语“震耳欲聋”滥用,夸大事实,应改为“此起彼伏”。
秋风一吹,落英缤纷,满地的落叶也是一种美的境界。(摘选自学生作文)
刊误:“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飞时的美丽情景,北方的秋天并没有花开,何来落英?本句成语“落英缤纷”滥用,不合事实,可改为“树叶飞舞”。
发表评论